法律专业大学排名三院六系(法律系最好大学)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芳
每周60%的时间在临床,40%的时间用来科研,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四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诚教授的日程安排。“我们在研究院组建了研究团队,有些临床问题,我关注了多年,依托这个平台,有望找到答案。”
张诚所说的研究院是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它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共同构成“三院一体”的发展模式:依托快速发展的医院,从临床需求导向出发,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培养,搭建科学研究平台。
这种发展模式也意味着浙大四院从一家医院走向“医、教、研、产”紧密融合发展的医学中心——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
7年时间,交出一张优秀成绩单
去年10月份,浙大四院在开业7周年之际通过浙江省第四周期综合等级医院评审,被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浙江大学与义乌市倾力合作,于2014年10月,浙大四院开业运行,迈出国内首家著名大学异地建设附属医院的创新步伐。
这家只有7岁的医院一直快速奔跑:在首次国家公立医院三级考核中(以下简称国考)获得A等级、2019年国考成绩为A+等级,跻身全国10%序列……“这些荣誉,是对医院内涵与实力全维度的评判,也是对我们年轻医院的肯定和鼓励。”浙大四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党委书记徐键说。
7年来,浙江大学先后选派200多名附属医院的优秀专家进行“科对科援建”,优质的省级医疗资源在浙中地区合理布局,民众就医获得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肺部肿瘤中心、生殖医学中心、主动脉夹层中心、骨科中心、外科中心、脑科中心、创伤急救中心等,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学科。
浙大四院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由首任院长陈亚岗带队,浙大四院组成精英管理团队,带领浙江省310任队伍驰援武汉,团队及多人荣获全国抗疫先进表彰。浙大四院党委获省级抗疫先进表彰。在2022年抗疫中,浙大四院派出242人援沪方舱、援沪检验及援沪核酸采样。
医疗技术是冷静的,但医疗服务是有温度的,浙大四院一直在探索,利用数智化打造全国人文医疗新范式。
2021年,浙大四院推出移动数字医院,利用移动CT车开启了零距离移动医疗里程碑,走遍义乌14个镇街,服务群众16000余人,帮助上千人早期发现肺结节。在门诊大厅,看不到长长的队伍,智能化的自助机还可实现36项检验检查自助开单;国内首创“语音交互”自助机功能,患者实现全程无接触式自助就医;全省首台自动采血机器人投入使用,1分钟内便完成扎针采血。
2021年浙大四院获批浙江省首家“国家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五乙医院”。
院长王凯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创设数智健康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孵化平台。”
浙中首条浙大四院5G医疗无人机运输航线开通
三院一体时代,三个高地齐头并进
浙大四院全方位的快速成长为它进入“三院一体”发展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成立不久的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获批成为浙江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规划建设前沿重大设施平台,为开展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研究院成立的同一年,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在义乌揭牌并开工建设,著名生殖医学专家黄荷凤院士担任首任院长。学院按照未来学科发展,将重点打造生殖医学、再生与衰老医学、肿瘤医学、全球健康、中医药、RNA医学这些五大学科及医药融合等研究学科。计划五年在校生人数达1500人,师资队伍达200名,博士后人数达300名。
“三院一体”的发展模式日渐明晰:浙大四院侧重临床诊疗,国际医学院主要负责教育及部分基础研究,研究院作为国际医学院的科研支撑和转化医学研究平台,以开展科研为重,引领医学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发展。
“我们将加速形成‘三院一体’医疗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徐键说。
徐键教授手术中
一流人才集聚,科研屡结硕果
这样一种模式在汇集一流人才方面已初见成效。
今年3月,国际生殖领域大咖、美国国家生殖表观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闫威教授在浙大四院接受采访时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重大变革。通过大量的实际临床病例把临床知识和经验,基础研究的新发现,和教科书中描述的结构和功能高度整合在一起,这也将是浙大‘三院一体’在医学教育上创新发展的目标。”
闫威对“三院一体"的前景充满期待,借助在临床、教学、研究的融合平台与国内巨大的样本资源,可以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落地。
目前,浙大四院医师队伍中83%具有硕博士学历,现有院士等顶尖人才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求是特聘学者等领军人才9人,国家优青等优秀青年骨干人才5人。
科研方面也已结出硕果。在“三院一体”共同建设的积极推动下,多个高水平学科团队已组建,促进基础与临床的深入融合。仅去年,浙大四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就达到1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立项6项,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获批未来病理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论文83篇,临床试验合同经费突破千万元。
身处浙中,向世界发出最强音
浙大四院,身处“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义新欧班列的起点城市——义乌,一方面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到义乌,另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输送大量医学人才。
2021年,也门医生阿马尔博士全职加盟浙大四院,他精通中文、英语、阿拉伯语,成为中外患者眼中的“网红医生”。
据不完全统计,医院每年接诊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病人1万人次,每年都有50-100人次出国境交流,有来自美国梅奥诊所、康奈尔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医学中心超50人次外籍专家来院交流,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从医院建立到“三院一体”,浙大四院虽然年轻,却跑出了加速度:集聚优秀的医学人才,开创医疗建设新高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国际一流医学中心金名片。站在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中心,它必将向世界发出自己的最强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