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大rwl是什么专业
Sophia学姐是诺科2017届的毕业生,作为MUN社团的创始人和领袖,她在高中就培养了对于Political Science和Public Relation方面的兴趣,本科就读的是位于美国首都的Georgetown University,这也为她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合学习本专业的氛围和环境。目前,Sophia学姐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了她的学术征程。在很多人看来,Sophia学姐真可谓人生赢家了~但她的成长更基于她善用身边的资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勇敢探索,以及时刻感知自我的清醒。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如何做到的吧?
1、你入读宾大的什么专业,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我选择的是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GSE) 下面的Reading/Writing/Literacy (RWL) Program.
选择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的本科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 major是Political Science,minor是Criminal Justice,乍一看确实是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实则不然。我在择校包括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是基于自己的长处以及兴趣出发,同时把眼光放长远,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首先,我考虑的是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基于对自己的认知来确定专业,再从专业排名里面去选择合适和喜欢的院校。当年的GW和现在的UPENN,我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选择。RWL并不是我第一个考虑的项目,但它是所有项目里面最适合、也很让我心动的一个项目。总是被周边的人开玩笑说,我身上散发着教育工作者的气质,也在不同的机构切身得到过相对时间比较长的锻炼,加上自身的性格,投身教育事业对于我而言会是中规中矩、也一直是计划之内的事情,但它只是我想做的很多事情当中的一件事,所以当时这个大方向是作为plan B在考虑的。由于本科专业以及兴趣所在,我冲刺的研究生项目大多是Public Relation (PR)。RWL是Socio-political Based的教育类项目,它的局限性并不像一般的专业那么的大,它除了能够让我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外,我仍然还是在社科和政治里边游走,我也仍然可以选择PR。尤其是offer来的时机很好,所以在综合考量下,自然包括学校的排名和其他非常庸俗但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我选择了它。
2、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研究生的申请,你觉得准备过程中最难的一部分是什么?
我是从去年的9月初开始申请研究生的。我认为最难的一部分应该是自己要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在申请的同时,我还在完成大四的学业,实习以及GRE的考试。尤其是在受疫情的影响下,身边的好友陆续回国,在自己长期没能回国的情况下,内心确实很难保持平静,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难免不断地反问自己是否拥有能够申请到心仪院校的能力,自己的付出是否能够有差不多的回报。我发现,在这个时候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会异常的困难,但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申请的战线时长不定,我运气比较好拿到offer的时间相对很早,但是对于要长期等待的人而言,会感到很煎熬。
3、你认为本科阶段什么最重要,哪些事情对你的申研最有帮助?
学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是毋庸置疑的,去找自己的advisor规划一个合适的课表尤其重要,还是找一个平衡点的问题,均衡的分配自己的必修课,选修课以及专业课,避免自己的绩点出现大幅度地波动。尤其是大一刚入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去利用学校的资源,考虑明白再做决定。除了学业之外,对于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不像本科时期,可以在投递的时候选择undecided,或者是进入学校再转换专业,研究生的项目是确定好的。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能节约很多时间。同时在相应的领域有过实践或是实习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你回答研究生申请的问题,在面对“学校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是其他的候选人”这样的问题中,能够有足够的底气来回答,因为你明白自己身上和这个项目的契合点,什么东西是只有你有而别人没有的,或者是别人有,但你有更好的,这一点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本科期间没有参与非常多的社团,社团活动不是必须的,但对于自己来说有没有一定的帮助,这就要你去切身体验了。一定的实习经历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因为研究生申请的材料里面有一个必要项,就是你的简历。
4、你认为你的申请材料里最亮眼的部分是什么?
应该是我的文书。它与我想要申请的专业和院校高度的匹配,不是空空地列举出我有哪些经历,而是哪些经历让我变成了什么样子,而正好那个样子的我,是我的院校最想要的;是真心实意地从某一样或者某几样的经历里所提取有意义、有价值的takeaways,是去认真地思考,我去做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价值。标化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跟你申请差不多院校的竞争者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拥有着类似的标化成绩,而标化成绩永远都只是“敲门砖”,standard test并不能够defines who you are,而是你的经历defines who you are and makes you unique。
5、在诺科读书的时候,你一直领导着MUN社团,你觉得这样的活动/这个社团对你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
我一直说得最多的是Model UN makes me who I am today。它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我创立和培养的社团,成员们当时领回的奖项所带给我的荣誉感,从而使我对它有非常深的感情”这么简单。它带给我的总是more than I expected。每一次在介绍它的时候,我总是会掠过它在学术上能带来的帮助,反而更侧重于其他层面。首先,我的本科择校大部分是基于我对政治和政策的兴趣,它始于模联。我总是能够清晰准确并且大方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能力也来自于模联。我能够在多到数不清的、让大多数人头痛的reading和writing里survive,这样的能力还是来自于模联。这是我作为参赛者所吸收到的。当我作为社团的创始人、负责人,作为大会的staff,这样的角色赋予我责任和使命。我比任何人都迫切地希望社团以及会议能够发展顺利,所以尽自己所能在各个方面提供帮助,给我的社员以及参赛者安全感和归属感。说得通俗一点儿,我的leadership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来的。当我在面对之后的不同组织里、不同职位上所需要应对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能有条不紊,看起来游刃有余,这样的能力,也来自于模联。更重要的是,我知道陪伴以及共同成长的意义。我知道只有我不断地汲取相关知识才能够更全面地给予成员们学术上的支持,所以我们一直都是在一起学习和进步。时至今日,我也有很贴心的“小棉袄”般存在的小朋友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我们陪伴彼此度过了很多不顺利的时刻。
6、回头来看,你认为有哪些事情是需要从高中阶段就要开始准备的?在申请过程中,高中生该如何确定专业和学校?
对于研究生申请而言,我认为高中时期的很多准备还是有一点远;但是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任何的社团或者实习经历,从高中时期参与的某些长期活动里提取一些素材还是可以的。对于本科申请而言,首先逃不掉的是标化成绩,能冲就冲,速速解决,不要拖着。去多多挖掘自己的能力是相对重要的,去发现自己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当然是清醒的那种认知哈)。没有捷径可以走;就算走了弯路,其实也没有什么,所以不要害怕在认识自己的过程当中遇到挫折。关于该如何定校和定专业,我还是认为,要忠于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有一定的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定专业和定学校所需要参考的条件非常多,与此同时呢,人的兴趣又不总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要给出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而是要给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如果能够有非常喜欢的专业,那是一件好事;如果非常不确定,也没有关系,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去考虑。不一定非要先定专业再定学校,如果你自己不是很清楚的话,但知道自己大概喜欢的东西,或者,就从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参考喜欢的城市先择校,然后可以选择undecided,我相信进入校园两年之内,你会找到答案。因为即使你有确定的专业,入了学之后,说不定也会变哦~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