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本留学经历
如果要找出日本留学圈中最成功的中国人,那肯定是非鲁迅先生莫属了。鲁迅不仅在中国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在日本也是举国崇拜的文学家。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大江健三郎一生都以鲁迅为偶像,日本的顶级国立大学东北大学,也把鲁迅视为学校最成功的校友而不断宣传。
东北大学的鲁迅纪念碑
可是,如果我们考察鲁迅在日本所取得的学历,会发现,鲁迅只获得了一个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肄业学历,也就是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中途退学了,鲁迅在日本留学可以说没有获得任何学历。如果以学历来看,鲁迅可以说留学是失败的。
为何没有获得任何学历的鲁迅还能在后来取得那么伟大的成就呢?研究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成功经验,对于现在广大的赴日中国留学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鲁迅在留学前立下了大志。鲁迅在留学之前,就立下了救国的志向。只要看鲁迅在日本的专业选择,就能发现,鲁迅在选择专业时,毫无个人利益的考量,而总是站在对国家是否有益的角度考虑。
鲁迅先选择了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一方面鲁迅父亲早年被庸医所害对鲁迅有刺激,另一方面,鲁迅发现,日本在明治维新发动前,曾经长期盛行荷兰的学问,而荷兰医学的有效性,让日本人非常惊异,于是日本人建立了对西学的信心。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这样回忆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可是呢,在仙台求医的过程中,一件事刺激了鲁迅,让鲁迅的志向发生了改变。那时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日本课堂经常会放日俄战争的影片,有一次放的是处决中国人的影片,影片中麻木围观的其他中国人深深刺激了鲁迅。鲁迅后来回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于是鲁迅把志向从医人改为医国,决定以后要进行文化活动。
有了大志,自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鲁迅在日本留学做对的第二件事,就是在留学期间交到了大量优秀的朋友。其中有三个人对鲁迅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影响。
一位是许寿裳,鲁迅的处女作发表在《浙江潮》上,由许寿裳为他推荐。鲁迅毕业后初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职,也是许寿裳安排的。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鲁迅进入教育部工作,同样是许寿裳向蔡元培推荐的。
第二位是钱玄同,是钱玄同给鲁迅刺激,让鲁迅创作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钱玄同把鲁迅带入了《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让鲁迅成为了五四新文化大将。
第三位是蔡元培,蔡元培对鲁迅的赏识贯穿一生,身为国民党元老的蔡元培,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蔡元培到了哪个部门,就给鲁迅机会。蔡元培不仅把鲁迅引入了教育部工作,还让鲁迅创作了北大校徽,后来还一直给鲁迅发国民党政府的津贴,支持鲁迅的创作。
所以,总结鲁迅的留学成功经验,无非是六个字,立大志,交益友。
有了志向,一个人自然会刻苦进取,自然就会发光,然后吸引同样优秀的朋友。鲁迅先生的日本求学之旅,值得每位后来者借鉴。
(老唐整理了一份《日本留学白皮书》,里面有关于日本留学的干货信息,想获得的朋友,可以私信老唐,发关键字“白皮书”,即可免费获得)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