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大学清华本科_塔夫茨大学录取条件

人物档案:李佩佩

本科期间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申请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成为一名产品工程师

本科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平均绩点:2.7

托福:100

GRE:314(录Tufts时310)

收获了哪些学校的录取:TuftsUniversity(塔夫茨大学),Universityof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PepperdineUniversity(MSinBehavioralPsychology)(佩珀代因大学)

我从没想过我能申请到Top30。

对于GPA没能上3,标化成绩也毫无任何优势的我来说,美国大学排名前三十的学校就像是云上之地,只能向往,真正能到达的可能性十分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真的做到了。还记得收到Offer的那一刻,心中升起的并不是满满的喜悦,而是五味杂陈。申请学校一个是痛苦和快乐并存的过程,压力并不小于考研,而申请成功的满足感也是无可复制的。回顾我的整个申请历程,其中的许多经历和体验都是令我终生难忘的。同时,也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让我在这段时间里成长了许多,我也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如果我的分享能帮助些人少走一些弯路,提高申请的效率,那将会是我无法言说的荣幸。将此文命名为“穿云记”,是为了纪念我的一次幸运的“遭遇”:一次穿梭于云上之地的机会,也希望能把我的好运带给大家,让更多的人顺利地度过自己的申请季。

留学缘起

留学的念头,是很早就有了的。在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就去上了雅思的课。可以说,我的准备开始得特别早,然而战线拉得也不是一般地长。高中的我喜欢上了欧美的音乐和文学作品,对欧美文化的兴趣使我产生了留学的念头,想亲自去体验一番外面广大世界的精彩。带着对留学的并不清晰的规划,我进入了大学,开始了我四年的本科生涯。

初入大学的我,刚刚体会到不同于高中的自由和充实。在远离家乡的校园里,没有了父母的约束,我就像一只挣脱出笼子的小鸟,想着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一番。于是我参加了很多社团,并狂热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每个学年的招新季是社团最活跃的时候,那时的我,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参加,今天去玩个素拓,明天去参加个草坪沙龙,后天又有专场演出。在缤纷多样的各色活动中,我渐渐迷失了自己。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我在活动上投入过多时,学习方面一定会受影响。我开始忽略我的本职任务:学习。该上课的时候,我写策划;该自习的时候,我跑赞助;该写作业的时候,我办活动。虽然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我认识了许多朋友,也结交了一些知心好友,但是我的成绩也是不出意外地落下来了。大一下半学期,我第一次挂了科。当时的我不以为意,因为认为补考就能轻松通过,而事实也的确这样。我甚至有点沾沾自喜,感觉自己就算不学习也能在考试中carry绝大多数的科目。作为特长生的我,也为自己的不优秀找好了理由:我是特长生,我本来就加了分,本来就比别人差,所以及格万岁。我没看到的是,我身边的特长生们在渐渐变得愈加优秀,最后很多人保研到了清华和上交这样的学校。到了大二,课程的难度不断增加,已经不是我的小聪明可以对付的了。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接连而来的挂科如排山倒海般地击垮了我。怀着一个留学梦想的我陷入了迷茫。我犹豫过,现在的我,还有资格出国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咨询了很多的留学机构。有的中介拍着胸脯跟我保证一定没问题,前五+随便选;有的中介说我这样的GPA必定是七十之后的学校了。不同的机构对我差异极大的评价让我一下子慌了神,我对自己的定位也完全没有清楚的认识。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颜梦琪老师,在见过了各种各样的留学机构,听过形形色色的“花言巧语”之后,她对我评价的客观和理性令我以服,对我现状的分析是最切实、最可靠的,在与家人商量之后,我当机立断地签了约。颜老师针对我的情况,为我制订了接下来的计划。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过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一和大二的GPA已成定数,在GPA方面,最后的机会就是大三这一年。大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由于我签约时还没有任何标化成绩,于是理想标化成绩的获取也是我大三期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考试培训

大三是我大学四年中最努力的一年。为了弥补大一大二两年造成的GPA的巨大缺口,我的大三生活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的目标并不高,只是希望GPA能够上3。我相信,GPA3.0对于任何一位想要留学的同学来说,都应该是最低配。但是大三的课远比我想象中的要难,大量专业知识的涌入消耗了我大部分的精力。同时,我也开始了标准化考试的准备。

由于对自己的盲目自信,我本来的计划是先考完GRE再考托福,争取在大三暑假前完成所有考试的。于是在大三开始的九月,我报了第一场GRE考试。抱着试水的心态,我自信地裸考进入了考场。对于这次成绩完全没压力的我,是当天考场里第一个出来的人。而成绩,可想而知,距离要求整整差了十多分。我认为自己的这次无压力试水能给自己积攒一些应考经验,但结果表明除了浪费了1500块钱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因此,我的第一条教训就是,不要轻视任何一次考试。

我的第二次GRE选在了大三第一个学期的后半段,12月份。这次考试也是可预知的失败。进入11月以来,学校的很多门课都接近尾声。于是各科的实验和考试也纷至沓来,而且大多聚集在了我考GRE之前的那一周。每天四场实验的我是没有时间去复习GRE的。同时,对GPA的补救也使我比一般同学要花费更大力气在校内课程的自习和复习上。而且这次的考试,因为赶上了申请季的末尾,也有很多人想再最后拼一把,离得近的考场已经没有了考位。无奈之下,我选择了比较偏远的考点,也特意提前去住了一晚。路上的奔波加上准备不足,以及学校实验的各种事情一时间都堆在我的脑子里,完全打乱了我本应该平静下来去考试的心。所以我get了我的第二条教训:安排标化考试时间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的课程的时间。

这次考试的成绩比上次的试水还要低,我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我甚至都不敢再报名了。我开始害怕去考GRE,也开始失眠和焦虑。就这样一直拖到来年的4月,我报了第三次的GRE,这次的考试时间和地点可以说是完美。但我上次那个惨不忍睹的成绩一直像一个噩梦一样萦绕着我。同时,我进入了一个疲软的状态,宁愿在桌子前发一天呆,也不愿意看一眼书。开始每天逃避,先过完今天再说。这种非常消极的状态持续了很久,一直到我所有申请提交结束。这种状态是导致我GRE连续失败的最大原因。第三次的考试以与第一次一模一样的成绩结束。之后我又迅速进入了期末考试周,以及之后小学期的专业实习。于是,我的第四次考试拖到了10月份。到这里,大家应该会十分不解,10月份考试不晚吗?

原则上来说,是晚的,但是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10月份的成绩也是可以用的因此,我的第三条教训就是:考试一定要趁早,越早越有主动权。

因为我11月份又考了一次,但成绩依旧不理想。不仅如此,我的第五次考试也依旧以与第一次一模一样的成绩告终。而我的申请也到了必须提交GRE成绩的时候了,无奈之下,我提交了现有的最高成绩,310分。这时,一直都很淡定的妈妈坐不住了,她为我担心焦虑。她觉得这样一次次考下去,成绩并没有什么提高,而且浪费时间,还折磨自己。所以妈妈问我:你还要不要再考了?我沉默了。我也不知道我要不要再考,经历了这么多次考试,我始终在原地打转,或许,我也就只有这种水平了。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状态,总觉得自己如果能够调整好状态或许还有希望。可能是看出了我的犹豫,妈妈鼓励我考最后一次。

但在这最后的一次尝试之前,我报了一个GRE的集训课。课程正好是圣诞节开始,持续到我最后一次考试前两天。上课地点在北京,我拉着沉重的箱子,在冬日的寒风中从西安来到了北京。在集训的十天里,我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和同学,我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状态。但,为时已晚。我就算在这十天里学会了再多技巧,没有题量的支撑,分数的提高始终是有限的。这也再次说明了,备考GRE没有捷径,必须有大量的做题经验作为支撑。这最后的一次GRE考试,我考了314分。虽然距离315的最低要求差一分,但我终于是要跟GRE说再见了。还记得在无亲无友的北京,在狭小的酒店房间里做题度过的圣诞节和元旦,虽然十分m单,但我相信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有人会觉得一月份的成绩没有用,答案是,有。很多学校可以在提交网申后更新标化成绩,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接受,而且有的学校做决定很快,可能在你新的成绩没寄到之前,拒信就已经下来了,所以并不鼓励像我一样考到这么晚,但是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去搏一搏的。

那我的托福,又怎么样了呢?在第三次GRE失败之后,我在暑假决定改变计划,先把托福考出来。我的语言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托福并没有做很多准备。

第一次考了90多分,之后觉得不够,又二刷。第二次就考到了三位数。对于托福的备考,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力的练习。并不爱刷题的我选择了通过YouTube来练听力。每天准时看喜欢的博主更新,啃啃生肉。我的兴趣是美妆和音乐,也关注了很多博主,所以我一天大概能看三四个小时的YouTube,靠着这样简单而又有趣的方法,我的听力也考到了29分。在考试过程中,我觉得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及时考了托福,如果我死撑着之前的计划,一定先考完GRE的话,我的申请应该是凉了。因此,我的第四条教训:要根据情况灵活改变路线,不要死脑筋。

在大三的最后,我也没能把自己的GPA成功地拉上3分,以2.65结束了我大学的前三年。同时,也以万念俱灰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申请。在这里,我的又一条教训就是,一定要把握好能刷GPA的日子,每一个能改变GPA的日子都是幸福和幸运的。

留学申请中的活动、文书、面试

由于我GPA和标化成绩的限制,在选校的时候我还是比较保守的。老师们给我列了一系列适合的学校名单,而其中从20名到90名的学校,我都有选择。我一共选了8个学校,其中Tufts是我选的排名第二高的学校。Tufts的网申中有一个选项是上传一段视频,时长两分钟,讲一个你正在做或者做过的研究或者项目。回顾了我的申请过程后,我觉得这段视频帮了我很多。在我标化成绩十分不理想的情况下,这种面试类的材料其实对我来说是很有利的。虽然我的成绩在大一、大二时落下来了,但我也练就了一定的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材料里,我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去表现自己。在这里也是要提醒大家,网申里面所有optional类材料,对于像我一样硬件条件没有优势的同学来说,就属于必须要提交的材料了。因为多一个材料就多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份可能。

我的科研经历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只能说是一般。对于科研这方面,我的经验是好好把握学校的资源。有的时候我们会有些好高骛远,觉得学校老师的项目没什么用处,也出不了论文。但其实科研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两个月可以出结果的事情,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去探索的过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个人认为,长期的实验室经历比短期的牛校经历要重要得多。长期的经历能够展示你对待科研的态度,是真的想去研究而不是为了简历上的一段话。同时,有些所谓的国外牛校实验室实习都只有一个月,你在一个月内真正自己去做,自己去研究的东西也不会很多。所以,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科研经历这块就没什么太大问题。

文书方面首先要感谢我的文书老师。我的文书老师是个非常温柔的人,在我状态不好的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尝试逃避,但文书老师始终都在鼓励我。文书写作这方面,我认为一定要做好跟老师的沟通。并且在讨论好文书思路后,先把所有有关的经历用中文写出来,之后再由老师帮忙提炼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再自己写成文章。在为什么要选择BME这个专业的问题上,我初期写了300多字的材料给我的文书老师“划重点”,老师再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和重点去提炼内容。

推荐信方面,我的一个优势是我有一封国外牛校的教授的硬推。我是在国内的暑校认识的这位教授,在国内的暑校里,我修的她的课全都是At。也是因为这样,我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和她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联系,我也会在往来的邮件中跟她更新我现在的研究状况之类的信息。她每次来中国,我都会去跟她见面。在这样接近两年的联系下,申请的时候,这位教授给了我硬推。其他的两封推荐信来自我学校的两位副教授,一位是我的毕设导师,另一位是我大二大三所在实验室的导师。这样的推荐信是很有说服力的,我的的确确在这两位老师的实验室做过事情,而且他们对我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推荐信一定要找了解自己、跟自己有联系的老师去写,不要只是为了推荐人的职称和名气,去联系和伪造经历。

结束语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申请的最大优势其实是真诚。我的GPA和标化成绩没有优势,我没有发过文章,也没有多么厉害的实验室经历,我的推荐信也不是牛推。但是我的简历上、PS里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每一条都是我真正经历过的。我一直觉得申请和应聘是同一个道理,只要真诚地去对待这件事,别人就会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去关注你,发现你。

我的申请故事到这里就基本上结束了。说个有意思的事情,我在考完最后一次GRE后,立刻向各个学校更新我的成绩。在我成绩刚从ETS寄出的第二天,我收到了Tfs的ofro,同时,也因为收到的Offer比较早,我也就放弃了几个50名之后学校的申请。所以严格说来,我在北京集训的十天,和最后一次的挣扎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性的效果。然而申请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越努力越幸运,如果我能及时调整好自己,早点考出成绩的话,我会选择多冲几个前面的学校,这样也许结果还能更好。

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以我的教训为戒,规避掉申请中的所有不利于申请的事情,从而取得自己梦校的Offer,愿大家都能成为云上之人,去云上之地,一览芳华。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在我眼中,佩佩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姑娘,还是一个非常乐观阳光的孩子。

地总是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佩佩同学来到咏木鸟教育的时间比较早,由于地在大一大二时期将很多时间放在了社团活动上,学术成绩受到了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告诉她大三这一年一定要努力提高GPA,同时还要准备GRE和TOEFL考试。

可是在大三即将结束的时候,佩佩的各项成绩还不是很理想,屡次的失败打击着她的信念,也影响了课内成绩的进步,最终申请季来临的时候她的GPA只有不到2.7,GRE当时也没有考出理想的分数。由于佩佩的英语基础还不错,我们和她商量后建议先把托福考出来,然后以现有成绩去递交申请,同时让她调整一下心态,等考出更好的成绩时再补充给学校。好在佩佩顺利地把托福考了出来,然后继续准备GRE的最后一次考试。

与此同时,我们的申请工作也陆续开展起来。由于佩佩的硬件上有些不足,那么在软性背景上我们就必须将更好的一面呈现给招生官,佩佩性格非常活泼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在学校参与过很多的活动,并且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了解,我们发现,她虽然看起来是个很温柔的女孩,但是内心上其实很要强。因为小时候经历了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所以从那时起,她就告诉自己,不服输,不哭闹,要敢于面对困境,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也正是这样的经历和意志力,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她。文书写作过程中,我们也把她更好地呈现给了招生官,并且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做出了调整。结果佩佩很快就拿到了Tufts大学的录取通知,那一刻真的让我们格外激动,这样的好结果,也归功于她不懈的努力和不言败的精神。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