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学院核物理学博士_加州理工学院核物理学博士读几年

他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博士,专攻高能物理、核物理。他在归国前早已名满欧美,曾与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卢瑟福博士研究探讨高能物理的相关问题。他决定归国后,卡文迪许实验室赠予他50毫克放射镭。这50毫克放射镭是中国高能物理的全部家当。

他是赵忠尧教授,一个时时刻刻将我国高能物理放在心中的科学家。

他从欧洲归国后,他任教于清华大学,他待回来的50毫克放射镭就存放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的北平高能物理研究所。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沦陷,正在外地工作的他,不顾一切的返回北平,从研究所中取出那50毫克放射镭,然后将盛放镭的铅筒装在一个咸菜罐子里,把罐子往脖子上一挂就开始逃亡之路。从北平到长沙,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查,他扔掉了包括自己手稿在内的一切行李,全身上下只剩下那个咸菜罐子。他到达长沙临时大学时,保安还以为他是乞丐,不许他进入校园,幸好他认识路过的教授师生,才得以进入校园。

在长沙临时大学还没坐热,又得继续往昆明赶路,清华的几百吨校产都入不了他的眼,他全程就只管把盛放镭的铅筒抱着,吃饭睡觉都寸步不离。护送校产的队伍进入香港后,由于货物装船的时间要一周左右,同行的教授们大多选择去住小旅馆,顺便出去看看香港的风景。赵忠尧教授依然选择陪着他的铅筒,哪里也不去,待安全进入西南联大后,那只铅筒在他的胸前留下一道深深的血印。谁也不知道那只铅筒能不能挡住镭的放射线,或许赵忠尧教授知道吧。然而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将它抱在了怀中。

抗战胜利后,他作为唯一的中国科学家,到美国参观核试验。并留在加州理工学院继续从事核物理研究,留在美国的三年里,他暗地里进行核材料的收集,在经过一系列伪装后,1950年他正式启程归国,途中收到美国军方的多方刁难,在国家领导人的积极营救下,赵忠尧教授为新中国带回了第一批核材料。中国的核工业从这里走向世界。

他是赵忠尧教授,一个亲眼目睹了我国原子弹爆炸,氢弹研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亲自主持我国的第一台粒子加速器的研制。两弹元勋中超过一半是他的弟子,包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曾师承于他。

1998年,老人与世长辞,2002年,为了表彰老人的丰功伟绩,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给老人举行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2008年,赵忠尧教授的塑像在中国科技大学揭幕。

得益于像赵忠尧教授一样的中国科学家的努力和付出,中国的核工业早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席位。早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重大利器。

然而,赵忠尧教授确实两次拥抱过中国的核工业。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4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