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独立写作字数要求
20级高一托福强化班自今年9月初开课以来,已经过去了3个月的时间了。同学们的写作课程进度也都已经过半。
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通过作业、辅导练习以及模考完成了数十篇的作文。这不仅仅是对课堂内容的消化与巩固,更是写作出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面对同学们完成的大量作文,老师们也逐篇进行了认真地批改并将情况第一时间转达给了其他老师,要求老师们在布置作业、监管和反馈时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同时也将需要注意的地方及时和其他任课和学管老师老师们进行了反馈和沟通。)
那么在课程进行过半和完成了大量批改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有很多新高一的同学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课堂内容不复习和对待批改后的作文不重视,而非语言能力的问题。
下面我会逐一进行列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重视和改正。
问题一:字数不达标
我们知道,托福独立写作的官方字数要求是至少300字,所以写作字数不足300字在考试中是会扣分的。
但是,因为字数不达标而造成失分又实在是没有必要。30分钟内写出300字的要求其实真的不算高,放在语文作文中这也是相当基础的要求。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同学在限时写作的练习中分别只完成了213和132个字,远远不够官网要求。这样不管已经写出来的内容有多好,都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
为什么已经过去3个月了,一篇完整的作文都写不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思想不集中,写作文的时候开小差
这个其实是助教老师在监管时反馈的一个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并没有全神贯注地投入在写作练习中,而是时不时地开小差做一些别的事情,或者就干脆看着屏幕发呆。
老师们已经通过没收手机,卸载电脑里的娱乐软件来尽量帮助同学们集中思想。但是,如果同学们自己不主动,而是始终要通过外界的强制手段来约束的话,考试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了。
所以,我们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作文时,不管是在校还是在家,都可以主动上交手机,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认认真真地投入30分钟。这也符合真实的考场状态。
2. 打字速度太慢,“一指禅”
打字速度是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就会强调的部分,而且我们也会将范文打字练习加入到前期的辅导练习中。
但是很遗憾,或许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同学们没有认真按照要求去完成,导致到了课程后期了,有一些同学仍然在因为“手速”问题出现残文的现象。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发现自己在打字速度上仍然存在的问题的话,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因为打字速度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有所提升的,等到考前几个星期是肯定来不及的。
一般我们会要求同学们将一篇500字的范文在15-20分钟的时间内打完且错词数量较少。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才能保证在30分钟内自己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请各位同学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
3. 花了太多的时间的构思上
到了第3点,我才可以说是到了课程后期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问题——思路。绝大多数同学无法完成作文的原因就是在想“要写什么”和“要怎么写”这两个问题。
“要写什么”其实是大家在开始写作文之前要思考的问题,即文章的大概框架和基本的论点。如果发现自己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很久而导致迟迟无法下笔的同学,那么就应该多进行思路拓展练习。
思路拓展练习,顾名思义,就是只进行文章框架的搭建,不用写完整的作文。目的是要大量练习往年的写作真题并提前想好自己的论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基本独立写作的考试定律(只考历年真题,且70-80%的题目就来自于前两年的真题),碰到原题的概率就相当大了。
“要怎么写”这个问题更多是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斟酌要用哪个词什么句型的时候会犯难的问题。
如果同学们觉得影响自己写作速度的主要原因是,知道中文怎么表达,但是不知道怎么将它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话题翻译练习,以及积累语料素材的方式在扩充自己的素材库。
问题二:离题
离题也是老师在批改作文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话题难度较大,讨论的东西不是很日常的时候。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审题不仔细,读题不认真
例如,题目讨论的是,在学校或者是公司里被安排了做一个很重要的演讲任务时,你是更愿意立刻着手去办好给自己留下更多时间,还是等自己有了一个不错的想法之后再开始。那么这个同学在例子中居然用“painting(绘画)”来作为故事主体。很明显,这是审题不仔细的问题,“写着后面忘了前面”的典型。
所以同学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将关键词挑出并及时回顾上文内容。
2. 没有紧扣住因果论证的关系
这个题目讨论的是是否应该要求所有大学生,不管他们自己的专业是什么,都要上历史课。
首先,这个同学的观点是不同意。他的其中一个理由是第一句话:“学生只有上一些合理的课程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成绩。”言下之意是历史课不是合理的课程。这里就出现第一个因果论证的问题了,在批注里老师也指出了“难道历史课是不合理的课程吗?”这是第一个因为缺少因果关系而出现的逻辑问题。
接着,在第二句话中这位同学说道:“理由是学生应该将他们全部的精力都花在自己的专业课上。”这时我们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刚才第一句话的原因,二者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我们试着将两句话用“因为…所以…”来造句:因为学生应该将他们全部的精力都花在自己的专业课上,所以只有上一些合理的课程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成绩。两句话并不通顺。
所以离题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一是自己粗心,二是没有扣住因果关系。第一种问题我刚才已经讲过解决的办法了,那么第二种问题则需要大家在写作时要使用“造句”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自检。将主体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话分别用“因为…所以…”来造句,能说得通,则证明因果关系成立。
问题三:中式思维与抽象表达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说是从新高一到高三的同学们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的问题。因为大家已经用中式思维生活了十几年了,一下子需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完全转变的确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
但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批改之后的整理,还是能够有明显的进步和积累的。我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式思维和抽象表达。
1.中式思维
直观来理解的话,其实就是将一个中文短语或者一个中文句子,通过字面意思,直接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英文。
例如: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事情都等到最后一秒再做,人们的压力会很大。这位同学则将“等到最后一秒”直接翻译为“leave it at the last second”。这个时候,外籍考官是看不懂的,他们会认为只剩一秒钟的时间了,明显什么都做不了了,为什么还要特意等到最后一秒钟。
再比如:
这句话的意思是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现代问题的解决办法因为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句话用中文来表达很通顺。
但是,这位同学直接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字不落地翻译成了“the history always has the amazing similarity to the present”,这就显得非常中式,虽然考官可以理解,但是表述不够地道,外国人不会如此表达。
2. 抽象表达
抽象表达指的是表述比较空洞,用词“假大空”,给读者一种概念,而非具体事物。抽象表达会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文章和用词重复的情况。
例如: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因为我们会学到一些从老师那里学不到的重要的东西。其中“东西”这个单词就非常抽象,我们随手抓到的物体都是“东西”。在这个语境里,“知识”很明显更合适准确。
再例如:
这个部分在主体段中属于举例论证的部分。这位同学在开头两句话中写道:“当我读到汉朝第一位皇帝治理国家的方法时,我学到了一个人成功需要别人的支持。”其中“方法”就是一个很抽象的单词,在举例中使用显然是不合适的。既然已经在举例(讲故事)了,就应该将方法的具体内容也表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理解。
总结
首先,我先逐条列一下刚才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强化不同部分的练习。
⭕ (1) 思想不集中,写作文的时候开小差:不管是在校还是在家,都主动上交手机,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校区电脑已卸载所有娱乐软件,写作时不要和旁边同学交头接耳。作文一定要限时,到时间停止,给自己压迫感。
⭕ (2) 打字速度太慢,“一指禅”:加强范文打字练习,目标是一篇500字的范文在15-20分钟的时间内打完且错词数量较少。
⭕ (3) 花了太多的时间的构思上:加强思路拓展练习,只进行文章框架的搭建。目的是要大量练习往年的写作真题并提前想好自己的论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不用限时。
⭕ (4) 审题不仔细,读题不认真:在审题时一定要将关键词挑出并及时回顾上文内容,学会区分题干部分的修饰信息和限定信息。
⭕ (5) 没有紧扣住因果论证的关系:在写作时要使用“造句”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自检。将主体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话分别用“因为…所以…”来造句,能说得通,则证明因果关系成立。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
⭕ (6) 中式思维与抽象表达:此类问题老师在批改的时候都会指出并示范,所以要认真整理批改后的作文,必要的时候进行重写。练得越多,问题暴露得越多,老师改得越多,最后改正得就会越多。
在经过了3个月的课程和练习模考之后,我们发现有很多同学的确已经不再是刚开始的“托福小白”了。但是,我们也希望仍然存在上述问题的同学们可以及时端正态度,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调整。遇到问题时及时和老师主动沟通。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写作和口语一样,属于输出项,老师们也反复强调,写作的提升靠考前那么一点时间是绝对不够的。希望所有同学能够有所进步,最终取得自己理想的分数。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