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大学生血案_

我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在人生的关键时段,容不得一步踏错,特别是法律的底线,半步都不能逾越,否则便“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1990年,上海市青浦区发生了一起入室故意杀人案,年轻的母亲和只有3个月的婴儿被残忍杀害,凶手在现场留下神秘的6个小字:仇我已经报了。

很快,警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17岁的高中生,王海忠。

一个未成年人,跟一对年轻母子会有什么仇恨?成为困扰上海警方的不解之谜。

尽管上海警方不遗余力地追查凶手,却始终没能抓获狡猾的王海忠。直到28年后,王海忠因结婚证上的1张照片落网,才揭开了现场所留6个字的谜底。

当一切水落石出后,真相令人瞠目结舌。

上海市青浦区某住宅小区,生活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叫张志华,妻子叫刘慧卿。

1990年6月14日下午,张志华正好在家附近办事,办完事后没有回单位,想直接回家,给等候自己的妻子一个惊喜。

没想到,迎接他的不是妻子,而是一场噩梦。

回到家门口,张志华拿出钥匙,悄悄打开家门。

家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看来妻子在哄孩子睡觉呢。可接下来,张志华发现了异常,客厅的一张凳子倒在地上,地上有血迹,一直延伸到卫生间的门口。

张志华赶紧跑到卫生间,发现妻子倒在地上的血泊中,当他把妻子抱起来的时候,发现妻子身体冰冷,毫无生机,她已经死了。

案发现场的照片(警方资料)

早上出门的时候,妻子还在笑语相送,怎么这就没了?张志华的脑袋仿佛炸开一声惊雷,大脑一片空白。

片刻之后,张志华恢复了一丝理智,很快意识到另一个反常之处。

怎么听不见孩子的动静?小家伙才3个月,动不动就哭,家里平时热闹得很呢!

张志华放下妻子的尸体,跑到卧室找孩子,发现床上空空如也,孩子不见了。

张志华找遍了所有房间,包括厨房,却始终没看见孩子的影子。

孩子去哪了?被人抱走了?

张志华快疯掉了,用颤抖的手拨打了报警电话。

很快,上海市青浦区公安局的民警到了,对现场进行了一番勘查。

发现婴儿的衣柜(警方资料)

在张志华家的衣柜里,警察找到了失踪的孩子,和母亲一样,他也停止了呼吸。

经法医检验,刘慧卿是被菜刀砍死,孩子死于机械性窒息死亡。

也就是说,刘慧卿母子是被人杀害的。

入室杀人,连3个月的婴儿都不放过,凶手的手段何其残忍,令办案民警愤怒不已。

消息传开,震惊全市,因案情重大,影响极其恶劣,上海青浦警方迅速组成专案组,并将此案列为青浦区1号命案,务必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破案的第一要务,是锁定嫌疑人;锁定嫌疑人的第一步,是判断凶手的作案动机。

幸运的是,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被害人家中的一块婴儿尿布上,有一行用黑笔手写的小字:仇我已经报了。

案发现场留下的6个字

短短6个字,直接点明了凶手的作案动机——仇杀。

警方询问张志华,你家跟谁结了仇?

张志华一脸茫然,夫妻俩为人和善,没跟任何人结仇啊?再说了,就算我们无意间得罪了什么人,但祸不及孩子,对方怎么如此残忍,对一个3个月的婴儿下手?

被害人家属提供不了更多的线索,想要破案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

当时的视频监控还很少,怎么才能确定凶手的身份呢?警方只有靠最原始的手段:走访。

走访过程中,有群众称曾在小区见过一个可疑的男子,这一天早晨有一个20岁不到的小青年问过自己:“506号怎么走?”

案发现场的住宅

506号,正是被害人刘慧卿家的门牌号。而跟死者同楼道的邻居也证实,当天上午,有一名年轻的陌生人走出过楼道,脚步匆忙,神色有些慌乱。

从时间和内容上推断,这个不到20岁的小青年很有可能就是嫌疑人。

警方迅速对嫌疑人进行摸排,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王海忠,17岁,附近一所高中的学生,未成年。

这个发现令警方十分震惊,一个高中生跟被害人有什么深仇大恨,会犯下如此重罪?

更加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当被害人家属张志华听说嫌疑人的身份后,无限悲愤的同时也极为震惊——因为他认识这个17岁的王海忠。

犯罪嫌疑人王海忠

张志华有一个妹妹,和王海忠是同班同学,案发前一个星期,妹妹还带着王海忠到张志华家做客,张志华热情招待了对方,看着王海忠也挺老实,怎么一转眼成了杀人凶手呢?

明明只有数面之交,自己和家人究竟是哪儿得罪了这个少年?张志华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最初排查嫌疑人的时候,警方也到过王海忠所在的学校,甚至直接接触了王海忠本人,当时王海忠在作案时遭到被害人反抗,手臂受伤,还打着绷带。

警察注意到了这一点,询问王海忠是怎么受的伤,王海忠撒谎说是跟人打架,王海忠的谎话虽然并不高明,却很符合他的身份,也一时骗过了警方。

王海忠知道自己的谎言迟早会被拆穿,警察走后,他连家都没敢回,仓皇逃出了校园。

如果放到现在,到处是监控探头,坐车住宿都要实名,王海忠肯定是跑不远的。

犯罪嫌疑人王海忠

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很少,坐车也不需要实名,是很难追寻一个人活动轨迹的,更何况犯罪嫌疑人是刻意躲藏。

王海忠这一跑,如同一滴水汇入汪洋大海,无迹可寻。

为了抓获王海忠,警察也想过不少办法。王海忠才17岁,身无分文,又没有任何经济能力,出去躲一阵之后,一定会想办法和家人联系,到时候就可以抓住他了。

为此,警方密切关注王海忠家里的动向,只要有人来访,警方都会落实身份。

然而,时间一年年过去,结果令人失望,王海忠切断了和家人熟人的一切联系,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不见了,所有人都找不到他的踪迹。

随着时间推移,小区的住户换了一波又一波,上海市青浦区公安局的民警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尽管他们从未放弃这桩1号命案,但王海忠依然杳无踪迹。

警方推断,王海忠很可能使用化名隐匿行踪,潜藏在哪一处地方。

徐涛的户籍照片(警方资料)

进入21世纪后,DNA技术逐渐在刑侦领域运用,一些陈年积案纷纷被破解。

警方将现场提取的王海忠的指纹,以及后来提取的王海忠家人的DNA数据,分别录入全国人口指纹系统和DNA数据库,希望有朝一日能有奇迹出现。

但十年过去了,王海忠依然销声匿迹,毫无音讯。

就在破案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时,一丝希望突然出现了。

随着刑侦技术的进步,除了DNA鉴定,人像比对也开始广泛应用,把嫌疑人的照片录入系统,系统就会自动在公共监控采集的人像中自动比对,发现可疑的相似人像。

2018年3月,一份文件由上海市公安局下发到青浦区公安局民警手中,这份文件有20多个人像,每一个都被认为与王海忠的相貌高度相似。

王海忠会在其中吗?

徐涛与王海忠的照片比对

有人质疑,即便王海忠活着,也有40多岁了,而警方拿来比对的照片是王海忠17岁之前拍摄的,差别肯定很大,系统比对出来的结果,能准确吗?

技术专家告诉办案民警,人的相貌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很大,只是人类肉眼可见的观感。实际上,只要没做大的整容手术,人的五官几乎不会变化,也瞒不过人像比对技术。

很快,有一个叫徐涛的人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民警仔细对比后发现,这个人和当年的王海忠五官相仿,眼神相似,而且人像比对结果显示,他们的容貌相似度高达79%,这个数据已经算十分相像了。

办案民警为之一振,这个徐涛,会不会是28年前的王海忠呢?

为防打草惊蛇,民警从侧面对徐涛的身份进行了调查,但调查结果显示,徐涛的户籍状态很正常,他还有一个亲姐姐,不管年龄还是家庭背景,都与王海忠不匹配。

一番调查下来,徐涛不太像警方要找的王海忠。

徐涛的结婚证(警方资料)

就在这时,一名办案民警发现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破绽。

户籍信息反映徐涛已婚,年龄比妻子大了15岁,可从两人的结婚照片上看,夫妻俩年纪明明相仿,怎么都看不出15岁的差距,这说明其中一个人的年龄有问题。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徐涛的户籍年龄和实际年龄不符,他的身份很可能是假的。

接着,警方发现徐涛一直声称的亲姐姐也是虚构的,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个所谓的姐姐,就连他和妻子结婚时,他的家人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调查进行到这里,警察觉得有必要亮出杀手锏,确认徐涛的真实身份。

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办案民警很快获取到了徐涛的生物检材,经指纹比对和DNA数据鉴定,徐涛的真实身份终于被确定:他就是当初犯罪潜逃的王海忠!

徐涛虚构的姐姐

2018年3月20日,王海忠被抓获归案。

面对警方的讯问,王海忠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徐涛。

警方也不废话,出示了指纹比对结果和DNA鉴定报告。

面对强有力的证据,王海忠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行。

那么,当年只有17岁的王海忠跟被害人一家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他报的究竟是什么血海深仇?为什么要对3个月大的婴儿痛下杀手?

伴随着王海忠的供述,真相终于被揭开了,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王海忠跟被害人之间,根本就无仇无怨。

王海忠作案后的第一反应是逃跑,但在逃离现场前突然想起自己曾人问过路,很容易被警方怀疑,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在一块尿布上写下了6个字:仇我已经报了。

犯罪现场的照片

王海忠想用这6个字制造仇杀假象,混淆视听,误导警方的侦查方向,但他这种自作聪明的举动并没有什么作用,警方很快找上门,胆战心惊的他这才仓皇逃跑。

既然没有任何深仇大恨,王海忠为什么残忍杀害一对母子呢?

接下来的真相,你可能做梦都想不到。

1990年的时候,流行打电子游戏,就是那种插卡在电视上玩的小霸王游戏机,很多学生为之痴迷,王海忠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张志华的妹妹带着王海忠到哥哥家做客,张志华家里就有一台游戏机,王海忠痛痛快快地玩了半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在当时,游戏机还是稀罕物件,一般人里没有。物以稀为贵,越是稀罕的东西,诱惑力越大。自从在张志华家玩了游戏,王海忠满脑子都是游戏画面,上课也是如此。

案发这天,王海忠逃课溜出了学校,无所事事的他又想起了游戏的画面,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朝张志华家中走去,想再去玩几把游戏。

承办本案的法官

虽然没人证实这一点,但想想也是对的。如果王海忠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作案,他应该不会直接向小区居民打听张志华家怎么走,从而给警方留下破案线索。

很快,王海忠来到张志华家,他见门虚掩着没关,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王海忠发现客厅里没人,而那台让他眼馋不已的游戏机,就静静地摆在桌上。

就在那一瞬间,王海忠产生了一个冲动:偷走游戏机,据为已有。

贪婪就像一颗种子,刹那间萌发,完全占据了王海忠的心灵。面对欲望的诱惑,年轻的王海忠失去了理智,把手伸向了桌上的游戏机。

就在王海忠即将得手时,女主人刘慧卿听见了动静,从卧室里走了出来。

或许是事发突然,刘慧卿一时没认出王海忠,又或许是一时情急,以为家里盗贼光临,刘慧卿下意识地,连声呼喊:“抓小偷,抓小偷……”

案发现场的照片

听到女主人的呼叫,王海忠懵了,他冲过去想捂住刘慧卿的嘴,可刘慧卿挣扎着反抗,试图继续呼救,两人拉拉扯扯,从客厅推搡到了厨房。

情急之下,刘慧卿顺手拿起厨房的一把菜刀,向王海忠挥去。搏斗中,王海忠的左臂被划伤,年轻气盛的他失去了控制,夺过菜刀后挥向了刘慧卿……

杀害刘慧卿后,王海忠把尸体挪到了卫生间,又伪造了有人寻仇的现场。当他发现卧室内还有一名几个月大的婴儿时,王海忠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举动……

作案后的王海忠跑去医院包扎了伤口,他本以为就这样可以逃脱抓捕,不曾想第二天一上学,警察就找到了学校。这一下,王海忠彻底慌了,仓皇逃离了上海。

没带多少钱的王海忠如同惊弓之鸟,到处逃窜,他不敢用真名,先是坐车到了无锡,后来又到了湖南,再后又去了广东、海南,最终辗转到了新疆。

对一个17岁的未成年人来说,一路逃窜狼狈不堪,他甚至不止一次靠乞讨为生。

参与侦办此案的民警

到了新疆,王海忠通过不法手段伪造了一个名为徐涛的身份,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可犯罪的种子一旦萌芽,就很难扼杀。有些时候,法律的底线只要被突破一次,就可能会有之后的无数次,王海忠就是如此。但后来他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在新疆,王海忠为了谋生,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因涉嫌容留妇女卖淫被判刑半年。

从监狱出来以后,王海忠离开了新疆,来到了杭州打工。

杭州离上海很近,但王海忠仍然不敢回家,以徐涛的虚假身份生活。

打工期间,王海忠在西湖旁边给一家花店送花,收入微薄。一次送花的过程中,王海忠看到客户的手机放在桌上,生活拮据的他手痒难耐,偷走了这部手机。

这一次,王海忠又被抓获,因盗窃罪被判刑了一年半。

每次被判入狱,王海忠都惶恐不安,担心自己当初犯下的命案会被发现。

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

在杭州刑满释放后,王海忠终于走上正途,在一家饭店打工,学做厨师。

后来,王海忠自己开了一家小饭店,也兼做一些其他小生意。在王海忠的努力下,日子越过越好,他同时开了两家饭店,事业小有所成。

与此同时,爱情也不期而至,王海忠认识了后来的妻子,两人很快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那段时光王海忠过得很温馨,很满足,他甚至多次想象自己当初犯下的罪行,永远不会被发现,自己会在家庭的幸福陪伴中安稳老去,带着秘密离开这个世界。

然而,这一切只是幻想,家人给他的爱越是温暖,他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就愈加强烈,疯狂蔓延。当年犯下的命案成了他驱不散的噩梦,让他无数次难以入眠。

无数个晚上,妻子一觉醒来,发现已经是一两点钟,王海忠还没睡觉,就催他赶紧睡觉,王海忠只好搪塞说:“我不困,等一下睡。”

本案庭审现场

其实,王海忠不是不想睡,而是睡不着,一闭上眼睛,那对母子的惨状就浮现在眼前,28年的时间里,良知的拷问让他倍感煎熬,甚至当幸福来临时,他都无法全力拥抱。

尤其是自己有了妻子,有了孩子,王海忠愈加明白生命的可贵,家庭幸福的重要,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罪行给被害者造成多大的痛苦。

到处漂泊的日子里,王海忠也想过自首,但想到可能会被判处死刑,永远离开自己的妻子孩子,他又失去了主动投案的勇气,他选择了苟且地活下去。

这个残忍剥夺了两条无辜生命的人,却无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敢面对死亡。

2019年10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这桩当年的1号命案进行了开庭审理。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46岁的王海忠出现在了少年审判庭。

王海忠在庭审现场的忏悔

少年审判庭上,年过四旬的王海忠做出了真诚的忏悔,令人动容,但是再真诚地忏悔,也无法抵消他当初犯下的沉重罪行,更不可能挽回两个无辜的生命。

最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如下判决:

王海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王海忠终于为自己的付出了代价,但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判处王海忠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中,王海忠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且被害人中有一名仅3个月的婴儿,情节十分恶劣,依法本应严厉处罚,判处死刑或者死缓并不为过。

王海忠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细节,那就是年龄问题。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不适用死刑”,这里的死刑,也包括死缓。另外,刑法还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本案中,王海忠杀人行凶时只有17岁多一点,不满18周岁,依法不适用死刑,而且法院判处刑罚是以犯罪行为发生时间的年龄为准,不是以审判时间的年龄为准。

综上所述,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海忠无期徒刑,无疑是合法且合适的。可以说,在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范围内,法院给了王海忠最严厉的处罚。

法律最终给了王海忠应有的惩罚,也给了被害人家属一个交代。这中间,离不开刑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离不开上海青浦警方的不懈努力。

王海忠在法庭上的忏悔

再说王海忠的命运。

如果不是当初的一时贪婪,一时冲动,他完全可以平凡而幸福的过完一生。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王海忠的错误选择,葬送了不止一个家庭的幸福。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