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生周玉洁_澳洲留学生周玉洁和周冰清是啥关系

2018年12月13日,揭晓毕业于澳洲莫纳什大学,获会计学硕士学位

·余策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而他还活着!”

这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后写的一首抒情诗,纪念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倾注了无限的深情,也表达了他对先生的崇高敬意。

昨天,2019年11月19日,笔者有幸得到了已故好友、好师长、好朋友揭源泰校长之孙揭阳为他爷爷出的一本书信集《晓》,看后感慨万千,提笔书写了这篇文章。

揭源泰(1941.3.09--2015.3.15)

房县县委在致力房县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的:“忠孝礼义信,简俭平顺和”,定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房县实施,是县委书记蔡贤忠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亲自提出来的。

这“十字”县风家训提出以后,在全县引起极大的轰动效应,县委宣传部、县政协组织家风调查专组,搜集整理全县“家规家风”优秀家风故事两百多篇,装订成册,全县有六家大姓氏自发地出版《家谱》书籍。

无独有偶,毕业于澳洲莫纳什大学的、房县籍人士揭阳在获得会计学硕士学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他爷爷在退休后十年中写给他的九十五封家书信件装订成册,取名为《晓》。

这九十五封家书,是揭晓的爷爷揭源泰利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教学经验,鼓励孙子揭晓努力学习,踏实做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揭源泰第一封信里,揭晓才八岁,就告诫孙子有所作为,要远远超过父亲和爷爷,总之要求孙子揭晓“听话”、“规矩”、“安份”。

揭源泰在写给孙子的信中,陆续谈到世界历史中的名人与科学,对孙子灌输“教育、文化、读书、民族、国家……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棵树,文化就是它的根;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文化就是人的大脑和脊髓”。

书信中谈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中国载人飞船上天。从中国的唐宋时期一直强到近代中国被人欺负的各个时期历史。

引用房县各个时期刻苦学习的成名成家的名人来鼓励孙子的学习和发展。

揭源泰还把自己读书积累的资料抄写给孙子,《奥秘》杂志第十二期有一篇文章叫《宰相村》讲述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出个七品县令以上官员三千多人,其中宰相59人,才人辈出的原因是“自强不息”。

揭源泰从小生长在随县,从武汉师范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边远山区房县任教,他不辞劳苦,硬是从那车船不通的山路中走到房县,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门古、上龛、高枧等山区教学,先后任职于房县进修学校、高中、技术、师范、财校、中专等,手执教鞭三十六年,从他手中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生,至今在省、市、县机关当负责人的就有不少他当年的学生。

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

揭源泰退休以后,总也闲不住,他后后参与了清同治版的《房县志》断句翻译工作,他自己集结出版的第一本书《源》问世以后,在发行会上,受到了现在为国家级的女作家周玉洁的称赞,其中讲到《早春的风和雨》中,说他“比喻贴切、语句反复、诗意深沉。”

揭源泰在第五十八封信中,对孙子提出五点希望:不断学习,锻炼身体,学会写文章等等。他特别列举了上个世纪的写文章出名的邓宏基、龙春来、姜照辉、周天鸣等人,要求孙子随身要带三样东西:一支笔、一块表、一把剃须刀。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退休后,整理房县地方方言1400多条,确认房县打夜锣鼓是(待尸)为“代祀”歌的名词而查书籍两个月,最后完成文章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以此告诫孙子:做学问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

当孙子揭晓升上大学读书后,爷爷的书信也随着孙子的学位书写了《良心》、《孝心》、《正直》、《为人》,第八十八封书信中告诫孙子:“记住亲人、朋友的生日,做个有心人。”

揭源泰给孙子的第八十八封信,题目叫《愿中国梦焕发出无尽的力量》,信中,将把如何教育揭阳爸爸揭春来戒烟的事写了进去:教子“纸语”,小川烟烧死,春来烟烧被,男人大丈夫,何必烟酒中?他写了儿子揭春来染上烟瘾,母亲制止不了,父亲引用了著名诗人郭小川1976年10月13日在河南安阳招待所因吸烟引发火灾,被烟火窒息而死的事例告诫儿子,儿子接到父亲的书信,立马戒了烟。

在揭源泰写第九十五封书信之时,他已卧病多日,自知岁月不长了,用了一首长长的诗作了最后的交待:早春的风和雨,是去冬寒冷的继续,其实,它昨天已经凉透了爷爷的心底!

这天是2007年2月28日下午,他躺在十堰医院的病床上写的。

2015年3月15日,一生从教,桃李满房的揭源泰校长去世了,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有县、市级干部,有国家级作家、学者,大老板,留学生……

从2003年9月到2013年8月,十年时间,一位垂垂幕年的白发老人,十年磨一剑、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守着窗儿坐冷板凳、伏案握笔、殚精竭虑,为后代儿孙写出一叠如山、意味隽永的、近百首情深意笃的书信。此等精神何其可贵难得!它的奇迹与价值,已远远超乎家书本身,而升华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本洋溢着中华美德家风家训,正如一支盛开的奇葩,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房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1993年夏天,爷孙俩在房县实验中学的第一张合影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