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博士能找什么工作

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些亵渎博士这个词的本意。菲勒死后,gree的本意应该是授予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知识和技能的人,而博士学位只是智慧的最高体现。因为filo和 sophie这个来源于希腊语的词,本身就代表着爱和智慧。在西方国家,白发苍苍的博士生并不罕见,这类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男士才是最适合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读博士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更有技术含量、报酬更高的工作。实际上,如果我真的能去音乐学院读博士,我不会只关心毕业后能做什么,更注重的是学习过程中我会获得怎样的精神领域和事业,并为我的后代和整个社会留下一些无价的财富。可惜的是,在中国,大学更像是职业技能培训所,大部分博士生都只关心毕业后能做什么。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生存问题是压倒一切的,他们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什么事物的热爱。我有一个在美国读硕士的朋友告诉我,他的室友有一个非常有钱的父亲,财产足够他过一辈子,但他却不读大学,而是做了一个快乐的厨师。在美国,博士毕业后的收入通常不如硕士或本科毕业的高。因此,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学生都怀揣着对学术的热爱,把科研当成爱好来做。他们不会牺牲睡眠、社交时间或健康,去追求更高的成就。因此,他们通常在晚上关灯后离开实验室,如果有人在那里埋头苦干,那很可能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此外,晚上在黑漆漆的地方,只要不说话,就不会被注意到。只有把科研当成爱好,才能真正做好科研,做任何有挑战性的事情,热爱都是必须的先决条件。否则,普通人会遇到无穷无尽的困难,但仍能保持足够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博士毕业后能干什么?大家都知道,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无非有以下几种选择,具体情况如下。我只能说,其他领域的朋友可以补充一下。

第一,出国做博士后。博士学位已经是最高级别了,但在基础研究领域,博士后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完成博士后研究后,留在该领域的可能性更高。基础研究领域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一些制药和生命科学企业的上游研究。这种研究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但在国内还比较少见。国内能够从事有意义研究的企业不多。从数量上看,大多数企业都是倒买倒卖的皮包公司。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基本上要把整个生命都献给科学,甚至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当然,也有少数人一辈子都在做博士后,收入虽然足够养家糊口,但对个人发展并不利。这条路适合真正热爱科研的人,他们可以为了科研牺牲很多,甚至包括家庭。这些人的自我牺牲值得尊敬,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

第二,直接留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虽然没有博士后经历,但即使是国外名校博士毕业,回到国内后也需要经历几年的爬升,才有可能成为副教授。

国内博士毕业的人,即使是名校毕业生,如上海交通大学,想要直接留在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工作,也只能从最底层开始。我所在的实验室最近几年毕业的几位青椒,包括两位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只能从讲师开始工作。他们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工作强度几乎相同。晚上和周末经常加班,这对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常态。

生物实验不像写电脑程序,有些实验休息一天可能就会失效。因此,必须从头开始重新做实验,还要负责实验室的琐碎事务,还要给本科生上课。这样累死累活,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当我了解到这个事实时,我真的很生气。现在,上海的公交车司机每个月都能拿到4000元,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的起薪也能达到三四千元。如果你努力工作到博士毕业的年纪,七、八千元的收入还是有的。但如果你在大学里做了个听起来很不错的老师,收入却只有开公交车的人的水平。去二三流大学工作,收入会高很多。因为这些学校更需要人才,而一流大学根本不担心没人来,除非你有国外的访问经历,领导过一定级别以上的课题,发表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才有资格去竞争晋升的名额。成为教授需要经历这些步骤。

据说,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依靠国家的经费生存,即使是正常额度的灰色收入,也不能说得太具体。但这种正常额度内的收入并不高。此外,低工资是必须的。每月收入只有一万多元,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诸位莫怪,很多教授从事三产,捞取超出正常额度的外快,这并非道德败坏到极致,而是生存压力所迫。我们应该关注教授的尊严和体面生活,而非仅仅将其视为赚钱工具。在国内的生物医药行业中,一些企业给博士的待遇比高校的厨师还要高,如果表现出色,收入甚至可以翻番,达到八千至一万。至于那些皮包公司,连胖和尚都容纳不下,更不用说让博士去推销世纪了。

然而,与其他专业的博士相比,生物学博士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实验最辛苦,毕业难度也最大,毕业后的收入在博士中几乎垫底。这也是生物学博士被称为失足青年的原因之一。虽然月收入只有万把块,但如果配偶的收入也不错,在上海勉强可以生存下去。总的来说,国内博士的待遇仍然偏低。

·四、其他出路。我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担任本专业英文SCI杂志的编辑,或者在果壳网等科普网站上撰写科普文章。这是我的兴趣和长处所在,据说待遇也不错。此外,创业也是一种选择。然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的难度非常大。

例如,研发一种药物需要经过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而且,在某个阶段被砍掉的概率至少在七八成,没有哪个创业者能够承担这样的成本和风险。设计相对容易一些,但要获得专利,实现产业化,谈何容易。因此,除非在博士阶段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原创性成果,并且能够快速实现产业化,否则自己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几乎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五、转行。如果毕业后转行,为什么还要读博士呢?不过,如果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转行总比饿死好。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2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