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大学好就业
去年年底,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与人力资源咨询公司Emerging联合发布了2023-24年度全球就业能力大学排名和调查(GEURS)。这是一份备受关注的排名榜单,旨在揭示全世界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大学,是目前全球雇主使用率最高的就业力排名之一。
GEURS基于雇主的直接评估,反映了实际用人市场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注。参与投票的雇主经过严格筛选和选择,参与投票的人员均具有5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并深度参与人力工作,从事的行业也涵盖了大部分经济领域。他们需要在全球超过1000所大学中,选出最多10所毕业生工作表现最佳的大学。与此同时,他们还需从35项就业力指标中选择6项最能代表就业力的指标,这些指标与研究框架由Emerging与行业领袖和就业力专家共同开发。
这份最新发布的榜单是综合了21个国家/地区,约6,000所机构的100,700张选票,最终选出的250所世界名校。
最受重视的指标
本年度排名和调查的结果揭示,雇主们普遍期望毕业生能够更积极地投身于社会活动,并具备变革和创新的能力,以此推动本国的经济增长。
同时,雇主们对于掌握数码技术以及在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STEM)领域有所建树的毕业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团队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备受各国雇主的青睐。这些技能不仅与协作式和社会参与心态相辅相成,还与社会影响力和领导技能紧密相关。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拥有这些能力的毕业生将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35项就业力指标中,最受雇主重视的指标:
1
Specialization——专业性
专业性指的是毕业生在其所学领域内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雇主通常期望招聘到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迅速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大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度专业化的能力。
2
Graduate Skills——毕业生技能
毕业生技能包括一系列的技能,如沟通、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技能对于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至关重要。雇主通常希望招聘到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3
Focus on Work Expertise——对工作专长的关注
这一指标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特定职位或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雇主更倾向于雇佣那些能够迅速融入工作环境并发挥专长的毕业生。因此,大学需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雇主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获得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长技能。
4
Academic Performance——学术表现
学术表现通常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学术研究成果。虽然学术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它仍然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优秀的学术表现通常意味着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5
Social Impact & Leadership – 社会影响力与领导力
这一指标考察的是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领导能力。雇主通常希望招聘到的毕业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价值。因此,大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提供参与社会实践和领导活动的机会。
6
Internationality – 国际化
国际化指的是毕业生是否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能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具备国际化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大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提供国际交流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榜单排名表现
美国共有51所大学上榜,以21.4%的投票率荣登榜首,成为雇主们最为信赖的留学目的地;法国紧跟其后,以19所的数量位居第二;德国在得票率上也有所进步,超越了英国院校,挤进前三。亚洲有49所院校跻身前250名,比去年增加了5所,其中中国和印度是唯一在排名中取得实际进步的国家。
制图:京领
数据来源:GEURS官网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高等教育就业能力的全球化程度正持续攀升,这一变化在过去的十年里尤为突出。回溯至2013年,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在全球大学中的占比高达58%以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到了今年,这一比例已锐减至27.5%,显示出全球教育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尽管如此,美国的常春藤院校依旧在全球培养就业能力方面保持着卓越的声誉,被视为行业的领军者。同时,专注于数字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美国大学,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理工学院,也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英国方面,共有13所大学成功跻身排行榜,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值得一提的是,帝国理工学院(IC)、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伦敦商学院(LBS)、曼彻斯特大学以及卡迪夫大学等院校的排名均有所上升,这显示出英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亚洲地区同样表现抢眼,共有49所院校入围本次榜单。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虽然相较于去年排名有所下滑,但仍稳居第九位,展现了其强大的学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南洋理工大学则下滑三位,位列第35名,但其在亚洲及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领域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大陆高校在排名中继续攀升,共有13所高校上榜,表现亮眼。北京大学跻身世界前20,清华大学进入前30名,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入世界前100名。
制图:京领
数据来源:GEURS官网
国内上榜部分高校就业情况
北京大学
根据学校官方公布的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大学全体毕业生(含医学部)合计12035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17%。其中5281名非定向毕业生通过签约就业及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2022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在信息传输、教育、公共管理、金融等行业就业,占本科生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72.74%。
图源:北京大学官网
2022届硕士毕业生主要在信息传输、金融、公共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就业,占硕士生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77.19%。
图源:北京大学官网
2022届博士毕业生主要在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传输、公共管理等行业就业,占博士生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84.14%。
图源:北京大学官网
清华大学
根据学校官方公布的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8003人。男女比例为1.8:1。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8.0%。
2022届本科生就业集中在IT、金融、公共管理等行业,其中IT行业占比达到33.4%。其次是教育、电力及制造业。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2022届硕士同样表现出了对IT行业的偏好,总体情况与本科生就业相差无几。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2022届博士对于教育行业青睐有加,36%的毕业生都在这一领域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上海交通大学
根据学校官方发布数据显示,上海交大(含医学院)2023届全日制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7.87%。
上海交大毕业生就业行业选择与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2023年,24.10%的校本部毕业生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就业人数前三的单位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1.22%的校本部毕业生选择在民营企业就业,就业人数较多的单位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32.27%的校本部毕业生选择在国有企业就业,就业人数前三的单位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6.11%的校本部博士毕业生选择在高等教育等单位学术就业,其中博士后就业人数前三的高校为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截至官方发布数据,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68%。其中协议和合同就业比例为59.26%,灵活就业比例为4.33%,自主创业比例为0.73%。
其中,本科、硕士毕业生最多就业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博士毕业生最多在“教育”行业就业。具体来看,2022届本科毕业生共有 50.81%就业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行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共有55.14%就业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2022 届博士毕业生共有 70.53%就业于“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
图源:浙江大学官网
南京大学
截至学校官方发布数据,学校 2022 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7.84%。其中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77%,硕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45%.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7.93%。
南京大学 2022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呈多元分布,其中行业流向前五位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31%)、“教育” (13.9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2.6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1.06%)和“金融业”(7.97%),以上五项合计就业占比达 73.88%。
图源:南京大学官网
结语
排名是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十分有价值的参考,榜单将帮助他们了解哪些大学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场准备程度上具有卓越表现。对于大学本身来说,这也是一个展示其教育质量和就业成果的重要平台。
但我们在选择大学时,更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明智的决策。毕竟,每个人的兴趣、专业倾向、未来职业规划以及个人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地理位置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我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体验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因此,榜单排名只是我们选择大学时的一个参考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2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