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c是什么大学

人物对话

内容摘要:2020年11月28日,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喜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导演滕俊杰谈及当今的京剧电影创作,认为必须坚守“京剧为本,电影为用”的原则,既要守住京剧艺术之根,以品正味浓为第一诉求,又要娴熟掌握电影创作的逻辑、理念与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艺术的视听作用 ;既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又要高度关注、运用好最新科技,努力实现跨媒介艺术创作中的理性创新,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学境界,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瑰宝在新的时代走得更远。

关键词:京剧电影;《贞观盛事》;传统文化;创新

作 者:

受访者:滕俊杰(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采访:胡玉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滕俊杰,国家一级导演,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是中国电视艺术领军人物之一。从首创导演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全球直播大型音乐会》,到《上海—悉尼》、《上海—巴黎》、《上海—多伦多》系列卫星双向传送盛典;从APEC首脑峰会大型晚会、上海合作组织十国首脑峰会大型晚会,到执导《飞越太平洋》《杨澜视线》《质朴与辉煌》等电视名牌栏目和纪录片。近年来,又转战电影,从2013年至今,已连续导演、拍摄了四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同时套拍、制作2D版本)和3部8K全景声长片电影,成就了一场又一场中国艺术精华与三维立体视效、8K超高清视效和最新自然逼真的动态音效的震撼呈现。他的镜头下,诞生了第一部斩获世界3D电影最高奖“卢米埃尔奖”的中国电影,第一部荣获世界8K长片电影最高奖的中国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第一部被邀请在美国奥斯卡剧院(杜比剧院)首映的非美国电影,第一次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理工UCLC正式收藏电影拷贝的中国电影。

滕导曾感慨“每投入创作一次,都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叠加:要么叠加对京剧的挚爱真诚,要么叠加对电影化的探索新知,从中历经了创作理念和完成度的洗礼。”新作《贞观盛事》,于他而言,无疑是又一次鲜活的叠加和洗礼。2020年11月,在厦门举行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闭幕式颁奖礼,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及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联合出品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喜获“最佳戏曲片奖”。

一、京剧为本,电影为用

胡玉清(下简称胡):滕导您好。首先恭喜您最新一部心血之作《贞观盛事》斩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我们知道,这一剧目是“尚长荣三部曲”代表作之一,创排于上世纪末,舞台版名家荟萃,自首演以来屡获国家级大奖,也是目前“京剧电影工程”中唯一入选的新编历史剧目。

在您看来,这样一部意义深重的剧目核心要义是什么?原剧至今已演出百余场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作为新时代下的新表达,您势必不能将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那么为改编此剧,吸引更多观众,您在哪些方面做了审慎考量?

滕俊杰:京剧《贞观盛事》问世已20年,它伴随着我的影视履历一路走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上海电视台工作的我就常常与上海京剧院合作,《贞观盛事》是经常出现在我的镜头前、栏目中、大型晚会现场的重要内容之一,耳濡目染,宕跌心间。

我理解《贞观盛事》这一剧目的核心要义,是一个宏大叙事背景下的警世之作、良心之作:唐王李世民的格局天下、审时度势、果敢决策和忠臣魏征以坚定的信念接受唐王朝初期官场炼狱般的考验,展风骨、挽狂澜,叩问了一段历史,复盘了一段路径,是具有当代审美价值和意义的新创剧目。这些年来,舞台版《贞观盛事》已经被打磨到了相当的高度。如今,被“国家京剧电影工程”正式选定为第二批十部中唯一一部新编历史剧目,进行大银幕创作的别样重生,这对电影导演的我来说,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难事:如何用更客观的历史视野、更切实的当下认知、更具电影逻辑的艺术表现力来展现创作智慧、洞见剧情价值?如何在大银幕上呈现恢弘、壮丽的盛唐气象和律法至上、戒奢求俭的民间信仰及道德约束?如何刻划好明君李世民、忠臣魏征的家国情怀、为政之举、处事之道?这一切,成了我日夜思考的课题。

《贞观盛事》影片剧照

胡: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耕耘于电视领域,后转拍戏剧电影,坚持用最新的媒介手段有态度地表达国粹,至今已达8年之久。我们作为观众,能够透过您的一部部杰作真切感受到您对经典文化、传统艺术的尊重与热爱。请问您这一段漫长的创作时日中是否有过犹疑或疲惫?又是如何始终坚持这种赤忱的艺术创作态度?

滕俊杰:这些年来自己的京剧电影拍摄,既使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偶尔会令我产生疲惫。但我告诉自己:“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成功也没有侥幸,只有死磕到底的韧劲”;也警诫自己:“绝不能分散注意力,绝不能轻敌,不能把京剧电影当‘行活儿’拍。务必要用内心的讲究抵御匆忙,用诚意悦纳创作的新难度,蹄疾步稳、运镜致远”。为此,我不断强化剧本的研读,制订了四个“紧紧围绕”的京剧电影创作宗旨,即:紧紧围绕京剧的本意;紧紧围绕行当的本性;紧紧围绕电影的本色;紧紧围绕创新的本质。

胡:可否请您详细地谈一谈您所谓的这四个“紧紧围绕”?

滕俊杰:我从三个方面做了精心的投入。

首先是对优秀新编历史京剧的再认识。我认为,成功的新编历史京剧,除了京剧原有要素的精彩特色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特征:

其一,是进一步强化了人性。剧目已经不是单线层面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以事件矛盾冲突为推力,以人物心智集聚交锋为张力,处处伏笔又层层反转,用穿透人心、拷问人性的显性和隐性的多重对决,扩大了剧情的外延,深刻了剧情的内涵。

其二,是富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表现在对固有程式的传承和改良,也表现在舞美、灯光、服装、化妆以及节奏等方面的精致、提升。

其三,是通俗化。这与当下的接受美学和氛围有着融洽的贴近性。

胡:回顾您的作品,我们一方面能够清晰地体认到国粹的样貌和气韵,另一方面,影像节奏的调节与把控又使得原剧的旁枝末节被大大精简,您似乎真正做到了所谓“京剧为本,电影为用”。能否请您以此片为例,联系京剧表演艺术与影像技法具体谈一谈创作的关键?

滕俊杰:刚刚谈到的三个特征,在我上一部拍摄制作完成并已全国公映的3D全景声新编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中就有体现,此次创作《贞观盛事》,更是将这三点作为我创作的要点。

关于强化人性,不是说以前的传统老戏不涉及,只是说成功的新编历史剧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彻底。具体表现在:人物的跨时空关照度明显,“唱念做打”的情绪幅度更大,更丝丝入扣、仔细入微,这对电影拍摄来讲,是必须关注、重点着力的;人物的表演更立体化,脸部表情、手势、背部动作,都是“出戏、出活”之处,由此,事先的熟知、充分的掌控、及时的捕捉、准确的表达至关重要。此片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以及关栋天先生丰富而细腻、豪气与情怀的演绎作派,都是电影刻划的焦点。而且,这部电影中,还云集了夏慧华、陈少云、朱世慧、肖润年、王小砖等京剧名家以及一众上海京剧院的年轻骨干,真可谓:风云际会,顶格聚集。为此,我反复研究他们的各自特点、行当特征、电影呈现特色。同时,着重关注《贞观盛事》这部戏的主演和配角的眼神,这是我在剧本中划了无数道杠杠的重中之重。从电影角度而言,蒙太奇既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选择,特别是对眼神的选择,一旦成功,将大大强化剧情魅力,加快叙事进程,提升观影的情感冲击力和互动性。

《贞观盛事》工作照

胡:京剧转化成电影确非易事,前者写意,后者写实,从呈现方式与节奏到观众构成再到互动交流模式都大不相同,想请教您是如何利用专业的电影技法,如镜头的调用、视点的选择等来达成艺术形式的转化,形成这种“美美与共”的呢?

滕俊杰:关于如何利用电影镜头进行专业性表达这一点,我在场上、场下多次跟艺术家、演员们阐述:电影已没有习惯意义上的观众席一说了,镜头就是观众,这是一种电影化的重组,是观影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通道。在电影拍摄中,我坚持“活用”镜头,常采用镜头的运动,或推、或移、或“磨”(一种慢节奏中恰到好处的缓缓挪动)来表达叙事的需求。为此,我对摄影师的标准是苛刻的,要求他们的手上既有“少林硬功”,也有“太极柔术”。在现场,时常我还自己上前推轨道车的移动,实在是“春江水暖”之故,因为最佳节奏快慢的需求只有我最清楚。而那种“移动不到位”造成的一次次重来,演员体力、精力、情绪以及40℃高温盛夏的折磨都是承受不了的,故而直接上阵一番。

敢用、善用长镜头,而不是一味刻板地镜头切换,也是我的用意,乐此不疲。因为京剧艺术的特殊性,我的电影镜头语言总体是克制的、白描般的,但不等于没有“视觉突变”的一个个例外。长镜头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空间急剧变化、周边的关系挪移,充满着客观性和灵动性,它是电影剧情展现、推进的有效手段,只是电影长镜头技术要求高,特别是3D摄影机比较庞大,遇上空间狭小的时候和场合,操作繁复又困难。当然,一切看你导演拍摄的构思需求和决心了,只要这种构思和决心成正比,拍摄中多有出彩之处。

此次《贞观盛事》拍摄时,我运用镜头“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对人物的中、近景机位设定了一个特定标准:拍摄魏征时,机位稍高于双眼;拍摄李世民时,机位略低,以显现出人物的饱满。还有一个鲜明的镜头表达是:真正越过180度舞台平面,实现了360度效果的镜头结构追求。其中,依据剧情需要,及时运用了许多反打镜头,来表现空间的可信、叙事的清晰和电影化特征,力求让观众更好地进戏、入戏,感知人性的复杂启合、瞬间的情绪变动。而“过肩”效果、“虚实”对比效果、“前后景”效果等电影手法的适时、娴熟使用也添色多多。这一切的实现,要感谢上影集团、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三家出品方的摄影、舞美、灯光、服化道、制片和CG等部门的高水准合作。当然,由于京剧化妆的独特性,由于生、净、丑行当的髯口及“勾脸”的特殊性,我在以上诸种镜头的使用上,特别是“过肩”镜头的运用上是有设计、有选择、有规避的,其原则是:一切服务于审美愉悦,服务于京剧美的张扬。

《贞观盛事》工作照

此外,我十分关注人物矛盾的节奏性推进,也就是在不伤害剧情、不伤害京剧本意的前提下的节奏“提速”,这是电影可以直抵观影人群内心的专业方法之一。综观以往,京剧老戏里面有很多固定的程式,精彩、优美的是绝大部分,也有众所周知的原因带来的一些问题,使调整节奏成为难题。新编京剧在这些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少,所以节奏可以相对灵动起来。电影实践告诉我:节奏是电影表达成功与否的生命线。在《贞观盛事》这部电影里,我注重叙事的节奏,更重视心理表达的节奏,那些无关紧要的上下场、影响矛盾推进的过场大都被隐去,我力求将“一事未了一事又起、一波未平一波又现”的矛盾环环相扣,以表现出这部经典京剧的魅力同时满足当下观众观影的心理需求。

二、有“节制”的创新,激活传统风韵

胡:您曾说您认为导演应是创新的代名词,应是一个斗士,是一个创造新的可能、对艺术负总责任的人。若论传承经典,电影《贞观盛事》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宗”。对于艺术而言,“创新”是一种底色也是一种追求,在探索传统艺术精华和现代艺术风采二者的结合上您是如何进一步实现创新突破的?

滕俊杰:我始终认为:京剧电影创新的关键在于有“节制”的创新,应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理性的。

对于京剧电影的摄制创新,是我和团队数年来的孜孜以求,坚定的原则是:“服务观影,绝不任性”。《霸王别姬》如此,《萧何月下追韩信》如此,《曹操与杨修》也如此。为了国粹京剧的品质传播;为了小成本电影物有超值、“跑”出加速度,为了观影者感受度提升,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探索。我常用自编的四句话激励之:“京剧艺术无穷趣,电影艺术趣无穷,前者为本后为用,力求胜过典上章”。而胜过“典上章”的重要举措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贞观盛世》的导演、拍摄和后期制作都作了这样的理性体现。例如,影片开场的马球舞。其实,在舞台上虚拟表演的马球舞在电影表现上是有难度的,但这也恰恰给我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又如京剧电影的四面空间创新,这个问题是舞台和电影的区别之一,以前自己做过一些这方面的尝试,但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常常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这次影片拍摄之前,我做了全流程的详细准备,并在拍摄过程中,咬牙坚持,付诸实施,决不因麻烦而迁就,决不因困难而放弃,最终,一个全景360°的京剧电影《贞观盛事》赫然出现。

胡:记得您在之前的一次访谈中提及“创作实践的勇气是来源于对结果的渴望和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自信”,在您与团队倾心尽力的付出背后,您抱持着怎样的创作理念?是否寄希望于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能够吸引更多当代青年,推动传统艺术的文脉得以延续,走向未来?

滕俊杰:我拍京剧电影的目标观众首先是广大的戏迷,因此,品正味浓是第一诉求。但是,我的心目中、视野里还有更多没接触过京剧的电影观众。

电影论属性,天生就是大众艺术的代名词,具有无远弗届、受众繁多的特点。这其中包括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所以,我意在品正味浓的这杯“咖啡”里融一些绵糖,融一些“知己”,以求进一步扩大与陌生人群的接触点、吸引点、互动点。

当下京剧电影在受众群中的理想传播,有赖于好剧目、好演员与好的电影团队、电影科技的天作之合,有赖于供给侧的创作者和消费侧的观众之间同振共鸣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一味照搬照抄舞台或任意解构或自作高深都不是电影这门受众艺术所需要的。在确保剧目的精髓、神韵前提下,尽可能当代、通俗一点,是我公开的主张、创新的方向之一。主要的着力点,依然是全方位理性的3D和全景声化。世界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影全程3D实拍方式,团队在国内的率先实践业已成熟,赢得了大众瞩目与比较好的评价。我的理念是:3D技术本身并不依附于某种符号或概念,而是当代一种有普及意义的呈现方式、互动选择,它可以抹去舞台的“多面墙”,形成视觉的全方位纵深感、浸润感,具有空间体验和崭新的观影效果。声音方面,我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景声制作技术做出新的突破,以确保京剧的“唱、念”听觉效果在电影中的魅力最大化,与3D视觉效果“并联”,一起让观众在后工业时代的视听享受中真正“沉浸”、过瘾,领跑当下的戏曲电影拍摄、制作。(当然,我们依然有2D版本一同面世,供观众选择和分享)。

《贞观盛事》工作照

三、使命与希冀

胡:您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自身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也离不开团队各方的真诚支持与协作。我们也知道,您不仅仅是艺术家,也承担着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文联副主席,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等重任,始终为助力推进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做着贡献,您是如何承担这样一份文化使命的呢?

滕俊杰:这些年来,自己有幸担钢了诸多国家文化项目,我深知这是信任、这是责任、这是不能被辜负的。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抓铁有痕,全心投入,交出了一份份较好的答卷。此次拍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也一样,我和《贞观盛事》电影团队、全体艺术家及演员们,一路咬牙坚持,一路克服从未遇见过的特殊困难,众志成城,力争在美轮美奂、好听好看的故事中,在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的特色表演中,尽展上海京剧的风采,尽展上海京剧电影的风采,努力呈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学境界。

2018年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程率队来车墩影视基地,视察、慰问了正在紧张拍摄的《贞观盛事》剧组的艺术家及主创团队,李强书记对创作理念、现场效果给予高度肯定,着重要求我们“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继续秉承优秀传统,继续创新突破,精益求精,把京剧电影这张上海的又一文化名片展示得更好、更出色。”全剧组以此为动力,兢兢业业,全力冲刺。

胡:创作至今,从电视到电影,从3D到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再到8K电影长片,您“以小博大”,以“创新”突围,以“硬核”领先,原本深邃隽永的经典一次又一次在您的手中被激活,被赋予新的时代品格。您作为杰出的前辈,能否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业界或学界有志于此的年青一代一些建议或寄语?

滕俊杰: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但我想说的是:首先,对未来最大的贡献就是做好现在。实现创作需要天下格局、敏锐发现,要追求内容第一,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娴熟用好最新科技。其次,所有的领先都是暂时的,要时刻警惕,竭尽全力向前。再者,要有坚持到底的韧劲,毛主席有言“有利的因素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今天,从事影视行业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能够“豪饮孤独当美酒”,在激情中蹄疾步稳,扎实前行。

— END —

版权:《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编辑部

来源:《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0年第4期

编辑:胡玉清

审核:刘海波、黄望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电影理论研究”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2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