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学杨大屯演讲
到达龙门后,马占山立即通电四方,揭露日伪军宣传他战死之假消息。10月初,传来苏炳文在海满起义的消息,马占山立即派人与其联络。很快,马占山在与民众救国军苏炳文部和黑省抗日救国军各部将领联络之后,制定了四路大军围攻齐齐哈尔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
东路,由朴炳珊部和邓文的第1军分别攻克泰安镇及安达站;西路,由苏炳文、张殿九部由中东路西线进攻,攻克富拉尔基;南路,由李海青的第3军进攻昂昂溪;北路为主攻部队,由马占山亲自督率第4军徐海亭部进攻拉哈站,然后四路大军会合,攻克齐齐哈尔。
此外,还令第5军才洪酞部沿呼海路骚扰敌人,相机佯攻哈尔滨以为策应。总攻时间,定于10月20日。
10月上旬,各路抗日勇士心怀一腔救国热血,先后向预定的作战地点进军。马占山亲率徐海亭军,张竞渡、宋喜和两个骑兵旅开赴拉哈附近。
10月20日夜,月光惨淡,寒风刺骨。拉哈车站在遍地大雪中显得黑沉沉的,周围一片宁静。
拉哈是齐齐哈尔北部的一个重要据点。日军以小泉联队所属的冈田、日向、石川三个大队约二千六百人组成的拉哈警备队重兵防守。其中,石川大队、机关枪中队、步炮小队防守拉哈站,其余兵力驻于拉哈街。
200米开外的日军岗楼上,哨兵鬼魂般游走的身影时隐时现。
哒哒哒!哒哒哒!突然,一串串九三式机枪子弹向义勇军打来,啾啾啾地钻进土里。为了防备义勇军的偷袭,也为了壮胆,日军时不时向岗楼外的田野里射击。
21日凌晨,一声清脆的枪声过后,岗楼上的日军哨兵应声而倒,北路大军进攻拉哈之战打响。
遭到进攻的日军乱作一团,有的穿衣却找不着鞋子,有的来不及戴钢盔,急忙拿起枪,爬上阵地漫无目的地射击。毕竟日本关东军训练有素,短暂的忙乱过后,日军的射击声稠密起来,准头也上来了,不时有义勇军士兵倒在地上。但义勇军将士杀敌心切,不顾一切地向敌阵地猛攻,将敌包围在拉哈站。
日军急忙向上级打电话报告,不料电话里声音全无。原来,在战斗打响前,义勇军已将杨大屯以西铁路、电话线破坏15公里,断绝敌军后路交通线与通信联络。
日军拼死抵抗,战斗十分激烈。
日军见势不妙,数次派特务、侦探,欲潜出包围圈,向齐齐哈尔乞援,均被义勇军捕获。
激战至29日,抗日救国军将拉哈街内的日军大部歼灭,仅余少部分退入车站,与驻车站的日军会合,死守在车站的碉堡里拼命顽抗。抗日救国军这时已奋战八昼夜,前线作战部队极度疲劳,且伤亡严重,连、营、团长阵亡十余人,战士伤亡四百多名。指挥部遂命令前线撤出一部分军队休整补充,将预备队增援第一线。
31日,马占山命徐海亭部攻拉哈车站,日军被压迫到车站的楼房和地窖内固守。抗日救国军由于缺乏重武器,每进至楼房附近,都因遭敌人机枪的猛烈射击,付出重大伤亡而退回,官兵心急如焚。
此刻,马占山在大街上见有大车木轴,略似炮筒,急中生智,遂令工人将木轴锯成两半,中间凿成炮腔,再合起用铁皮包紧,后留火线孔,内装土制火药、破铁片、铁球等。以两炮排列,用绳向后牵引不使之移动,同时点火,每炮只能放两次。救国军就用这种木制土炮将敌人楼房轰塌,毙敌甚多,残敌均退入地窖内顽抗。敌人还一直认为是马占山部发射迫击炮。不久,抗日救国军进入站台,临近地窖,但因武器低劣始终不能攻克。指挥部遂决定用抽水机向地窖内注入煤油再放火焚烧。11月1日晨,当救国军正向地窖灌注煤油时,突然,日军援军四千余人和伪军1个旅开到,向救国军前线猛扑。指挥部见敌军甚众,救国军已激战21个昼夜,过分疲劳,弹药也消耗大部,遂令撤至平宽镇休整。
拉哈之役,救国军官兵奋勇杀敌,毙敌六百余人,其中有十数名尉官以上的军官。救国军渴饮积雪,饿食马肉,冷燃马骨。许多战士身着单衣作战,子弹、枪械更感缺乏,每一场战斗都要付出重大牺牲。救国军亦伤亡九百余人,团长田俊峰、孟于君殉国,旅长张竞渡被俘后遇害。拉哈之役后期,救国军处境日加艰难,不断失利。而日军援兵和给养不断运到前线。抗日救国军指挥部遂决定,部队撤退休整,徐海亭率军退往油河。
西路大军与日军争夺富拉尔基的激烈战斗也在展开。
10月20日,东北民众救国军总指挥部根据围攻齐齐哈尔的统一作战计划,命令1团、4团、6团全部开赴富拉尔基前线阵地。
21日晨,救国军向富拉尔基发起进攻。6团为右翼,4团为左翼,1团从正面,向富拉尔基攻击。敌人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向后溃逃。救国军遂占领黑水沟一带敌军阵地。22日夜,救国军又乘敌不备突然夜袭,千余官兵冲进敌阵,给敌以重大杀伤。6团乘胜进抵黑岗子,与敌激战达3小时。23日晨,他们又将敌诱出阵地彻底消灭。
与此同时,进入富拉尔基市街的救国军,与日军展开巷战。守城日军拼命抵抗,竭力死守。日军总指挥原加寿雄右腋中弹,受伤甚重,由斋藤实代理总指挥;斋藤实又腹部中弹,当场毙命;又由中岛花代替总指挥,也战死。最后,日军军官全部死伤,士兵死伤惨重。救国军遂克复富拉尔基。日军指挥部急由洮南调步、炮、骑兵增援富拉尔基一线,敌兵众多而武器精良。救国军总指挥部鉴于部队经过数天血战未得休整,人疲马乏,难以阻止敌之进攻,遂命令部队撤至距富拉尔基15公里的土尔赤哈一带布防。此时,驻守在齐齐哈尔的敌人四面被围,义勇军的小部队已进展到齐齐哈尔市郊。敌军极度恐慌,天天鸣炮壮胆。
10月24日午后,救国军一千五百余名,再次向富拉尔基进攻,将守城敌军包围。敌乃向其总指挥部急电乞援,来援日军乘救国军不备,突然从侧面袭来,双方遂在克曾克拉一带展开激战。
10月27日,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部在扎兰屯召开军事会议,营级以上军官全部出席。经讨论决定,将兵力集中于扎兰屯以东,土尔赤哈为第一线、朱家坎(今为龙江)为第二线、碾子山(今为华安)为第三线,步步为营,逐渐向前推进。会后,广大官兵全力投入收复齐齐哈尔的战斗。
兴安岭一带入冬后,寒冷异常。战士们不畏严寒,冒着西北狂风,沿齐泌河上游、碾子山、朱家坎、腰库勒等地向富拉尔基推进。在朱家坎、腰库勒一带,遇敌中山支队一千余人的阻击,广大救国军官兵勇敢冲杀,对敌展开猛烈进攻,敌军不支,退向富拉尔基车站,凭恃防御工事顽抗。救国军乘胜追击,战斗异常猛烈,昂昂溪一带都可闻到炮声。救国军于10月31日又夺回富拉尔基。救国军的先头部队,约五百人奋勇前进至齐齐哈尔郊外,准备渡过嫩江攻占省城。敌军慌忙从齐齐哈尔西门外飞机场发炮猛轰。
松木直亮又抽调步兵第50联队等部,以冈原宽大佐为队长,组成冈原支队,向富拉尔基迅速集结兵力,并统一指挥富拉尔基支队,企图再侵夺富拉尔基和消灭这一带的东北民众救国军。11月10日拂晓,日军冈原支队及黑省伪军一部,在飞机、装甲车的掩护下向富拉尔基、腰库勒一线救国军阵地进攻。救国军骑兵一个团、步兵两个团及红枪会等英勇抵抗,痛击来犯之敌。冈原支队死伤七十余人,该支队的轻机枪队在富拉尔基以西被全部歼灭。
11日晨6时,日军冈原支队会同伪军再次向富拉尔基、腰库勒等地反扑。敌先以大炮、飞机交互轰炸,势欲夷平救国军修筑的工事。接着,步兵在装甲车掩护下扑向前、后库勒。此时,救国军阵地多被炸毁,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坚守四昼夜,多次打退敌人进攻,自己也牺牲数百人,而敌仍增兵不已,加上弹药已耗光,救国军不得已撤出阵地,前库勒一带遂被敌占领。后库勒阵地上,救国军在杀伤大量敌人后,阵地也被突破。接着,富拉尔基再次失守。救国军司令部为减轻损失,决定缩小正面防线,放弃第一线阵地,撤至朱家坎一带。为防敌人乘势进攻海满后方,总司令部还命令爆破队将朱家坎前方的铁路桥梁彻底破坏,在阵地前面及两翼防守薄弱处设置障碍物,埋设地雷,以阻敌进攻。
东路大军右翼朴炳珊部攻克泰安,于克山伏歼来援之敌,并在泰安镇以西腰新屯展开遭遇战,击溃日军步、骑、炮混编联队,连战连捷。
东路大军左翼邓文率部攻克安达,与来敌苦战,尔后,沿中东路向齐齐哈尔挺进。
南路大军李海青率部进攻昂昂溪,与敌激战两昼夜,夺取昂昂溪车站。敌军重兵包围昂昂溪车站,李海青率部突出重围,身负重伤。
虽然各路大军奋勇杀敌,毙敌甚众。怎奈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救国军后继乏力,缺枪少弹,无衣无食,以区区数千之兵围攻齐齐哈尔,与精锐的关东军苦战,战场主动权逐渐丧失,陷于不利境地,各部义勇军反攻齐齐哈尔的作战失利。至11月中旬拜泉抗战失利后,12月3日晚,马占山、苏炳文率余部3000人乘火车从满洲里退入苏联境内。
行前,苏炳文致电张学良,报告战事:"……已弹尽粮绝,敌军节节而进,我军势难立足,为避免地方糜烂,减少人民损失,迫不得已,拟即饮痛退入苏联,丧师失地,负罪良涂。俟归国听候惩处……。"12月4日晚,当民众救国军官兵所乘列车进入苏联境内时,苏炳文、张殿九、谢珂等将领,沉痛致电全国各界:"……早知地处边荒,兵单力微,难操必胜之券,徒以倭寇假借我民意,淆惑世界观听,不得不仗义声讨,以彰我东北真正民意。……本军仗义誓师,本不难背城借一,全师殉国。独念地方民众,受祸两月,饥溺已深,加以沿线外侨甚多,倘再抵抗,势将同归于尽,无补事实。为人道计,遂于江(三)日晚饮痛率所部官佐,士兵眷属,地方官吏,爱国志士,及不愿做亡国民者四千余人,已于支(四)日晚,退向苏联国境,拟即假道回国,另行工作,与寇周旋。一息尚好,此志不懈。"12月9日,苏炳文又从莫斯科发出《泣告国人书》,电称:"国内男女老幼须全体动员群起杀敌,我三千精锐愿做先驱以当之",再次表达了抗日到底的决心。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为止,活跃在辽、吉、黑、热四省广大地区,约达五十万之众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殊死搏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中华民族反抗异族的入侵,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们在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役不下二千余次,先后击毙日军约有一万名,伪军约有三万以上。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强敌面前显示出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虽然由于国民党政府不予支持,孤军奋战,后继无援,终为强敌所击败。但这是全东北人民一次伟大的爱国行动,在其斗争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抗日英雄。他们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口号鼓舞下,奋起抗敌,为驱逐敌寇、光复国土,前仆后继,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以满腔热血,溅于白山黑水之间,以灌溉中华民族自由之花。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杀敌的事迹,将永远载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史册。
东北抗日义勇军失败后,继之而起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声明,号召全国人民,支持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坚决同入侵之敌血战到底,并派出许多党员和爱国青年,潜回东北深入各地,组织和参加各种抗日队伍,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中共满洲省委在领导与协助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就注重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从1932年春开始,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抗日武装队伍的创建工作。他们到达各地后,指导当地党组织,并同当地党的领导人一起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夺取武器,从无到有,先后建立了磐石、海龙、宁安、珠河、巴彦、汤原、密山、饶河等十余支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最初,这些队伍人数不多,势力不大,但因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战斗力强,纪律好,深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发展很快。
1934年以后,一切东北抗日的队伍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了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建立了11个军。在此前后,散失在各地的抗日义勇军残部和被日伪军击溃的义勇军官兵,他们在斗争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东北人民抗日的真正领导者和组织者。因而,他们纷纷参加各支抗日游击队,主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改编,成为人民的抗日武装,重新与日伪军进行斗争。活动在东边地区的辽宁民众自卫军余部,马兴山、方春生等人,为了继续坚持斗争,分别率队伍参加了抗日联军第1、第2军;王德林、吴义成的残部如姚振山、柴世荣,在共产党员李延禄、周保中的率领下,分别改编为第4、第5军;李杜、邢占清部没有退出国境的队伍,参加了第6、第7军。此外,还有农民自发的抗日武装和山林抗日队,也参加了抗日联军。如汪雅臣、祁致中、宋德林、姚振山、"金山好"等,他们加入抗日联军后,最后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参加抗联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与东北抗日联军生死与共,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在1945年8月,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光复了东北。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抗日而牺牲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烈士们永垂不朽!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2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