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学城乡规划专业好就业吗
前方的路,似乎早已形成。
命运的可悲惯性,也在隐约地发挥着作用。
从高中开始,周围环境的变化,我逐渐开始思考出路和命运,市区孩子的家庭条件是优于农村地区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规划能起一定的作用,相比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没有这般幸运。农村地区大多数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和寄托的,这也是农村地区的一个现状。
那些从农村地区考出去的一部分大学生,大多数还是会回到老家,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也是大多数农村地区大学生的归属,比较努力的只是比待在老家的一些人挣得多点,买房到外省。农村地区由于信息的闭塞加之基本都是父辈组成的团体,思想观念基本还停在自己的那个包分配和吃国饭的时代,这样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多数农村大学生的选择会停在“师范,医生,公务员”这个范围内,不会随这个时代的局势去发展。
很多人的分数根本上不了好大学好专业,又想读大学,就只能填冷门专业,那么多大学生就是这么来的。
拍摄来源:兰州
破烂不堪的民房或城中村,是众多农村学子毕业后的住宿。
文|马建军
编辑|马建军
摄影|马建军
规则
四流大学里的奖项,不是给那些学习好的人准备的,而是那些谁给老师干的活多,和老师关系近,经常不上课,在一所四流大学当一个所谓“官”的人准备的。那些内向的农村学子,输在了信息闭塞和性格上。
那些在学校能认真准备学习的一部分农村学子,在离开了学校以后,各种技能是优于这些“官”的。
你会发现这些“官”平时课上找不到,下来也从来不去自习室,自学能力差的不行,但是,考试结果评优这些就是第一。四流大学何来学风和校风一说?
顶级大学的学子基本是靠自己的学习和成绩来定奖项的,学校里的人基本是以学习优异的人看齐的,对于“官”在顶级大学中,会显得有些突兀。
农村学子考上大学,会惯用自己高中的行为习惯,去读完大学,而一些人通过认识一些过来人,早早知道了大学的潜规则,而利用这个规则去做选择,会走很多的弯路。大学和高中不同一点,信息差严重的靠自己去寻找,而不是等老师来通知这件事情,这样导致自己会错过很多的机会。
农村的第一代学子,大多数会在这样的氛围下度过自己的大学,不是农村的学子不够努力,而是败在了基础教育上。
你会发现,这些四流大学的人,基本在最差的地方盛行,就跟我们身处的环境一样,似乎很难跳出这个环境。
高考虽打破了社会流动的壁障,农村学子通过高考实现了所谓的改命,但这只是那些极少数的农村学子能做到的事情,能更上一层。
但更多的农村学子从自己的村到县,这一跨越已是极大的进步。甚至有多数农村学子还达不到这一跨越。
但这一切好像只是在自己从小到大的环境中。似乎也从来没有跳出自己从小到大的环境和局限。就像我最早提出的词“命运的可悲惯性”,兜兜转转几年,最终,还是会回归于本地。
选择
选择难不难?农村学子第一大坎。
市区中的学子有人做指引,从而在选择方面能最大的避免很多。
对于一个农村学子来说,选择是一个迷。
上周,和那些已经毕业了的农村学子聊了聊选择,马丽(化名)当年参加高考,考到了身边人最羡慕的学校,但由于专业的缘故,一直找不到工作。
她告诉我,她已经两年时间没有找到了工作,我当时很惊讶,我告诉她,你这么好的学校,怎么还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难处?这个女孩说,从小一直生活在农村地区,去了外省不适应。而且她选择的专业在二线城市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毕业之后一直碰壁,最后转向了考公,但第一次考没有考上,等今年再考一次。没有尽早的做选择和方向,最后一年了才意识到。
今年兼职期间,一个单位的女生,今年毕业的,也是兰州排名前几的大学,因为专业缘故,准备考编。
两个月假期,我租房到兰州城中村附近,楼下是一个韵达快递,经常下去和里面的一个叔叔聊天,有取的外卖,叔叔都会给我收下,叔叔告诉我,哪天有时间了找他家的孩子去玩,并告诉我,他家的孩子一直宅在家,时常会问我一些我这个年纪段的事情,你考研?什么专业等!并给我说一定要学好英语。
最后我好奇的问了问叔的儿子在哪里读书,那告诉我不在本地,我连问了一下,啥学校?叔告诉我,清大,我当时不相信。还问了问叔你家的孩那个高中的,兰州市最好的一所高中!
后又给我说,自从他家的孩上了小学,就抓的非常严,毕竟一个孩子。大学的志愿方面,基本都是好大学里的老师看的填报和报考的,并给我说,你考研不,问了好几遍,而且还说我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给我举了一个自己的侄女在上科大传媒学院的,工作难找!如果专业选择不对,哪怕名校也吃力,选择专业大于学校等。
基础教育的差距是拉开一个人原因,农村学子从小一边种地,一边上学,家中长辈也提供不了任何的方式方法。
只告诉你,好好读书?却不会告诉你,如何好好读书?建议方面也提供不了具有参考的东西。
农村学子选择学校是大于专业的,考个好学校落个好名头,至于这个专业如何,不重要。基本都有一个出发点:专业不好了可以转等,其实,农村学子考上大学转专业,几乎寥寥无几,最后一个冷门专业读到底。
一个普本选择对了专业,要好了那些没有选择对好专业的重本的,差距分化,越来越大。
大学之路
农村考上大学的一部分人在读大学期间,无疑是走自己高中时期的路,科目虽然考的很好,其他的什么爱好也很难去发掘,只知道读完大学四年,然后找一份工作,至于这个专业喜不喜欢,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专业,只是听身边的人说,这个专业目前比较好挣钱。
吴军自己的女儿要上大学了,而吴军带着自己的女儿去逛大学,去选择一个自己适合的大学和专业,并告诉女儿这个大学怎么读,在每一个阶段,吴军都会告诉自己女儿一个方向。最后整合成了一本书籍《大学之路》。
这节小标题也来源此处
市区中的一部分人也是有同样的做法,每到一个暑假或高考填志愿前,父母都会带着孩子去看大学,去实地考察。而农村地区的孩子大多数可能连选择大学都不是自己决定的,填志愿之前,七大姑八大姨托一个自己身边所谓上过大学的人,来给选择学校,这些人大多数都会用自己之前的认知去选择大学,而自己的认知局限大的可怕。
农村的考生可能连自己读的什么样的大学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怎么样的也不会知道。父母几乎只是提供一个生活的最低保障,而面对未来和规划也全然不知。
越是那些条件优越的家庭,越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一个好的大学,越是贫困的家庭,越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为家庭挣钱,读书无用论最为盛行!
填报志愿方向,基本有一部分的农村学子填的是大学的冷门专业,我所认识的几个,高中成绩基本都算不错的学子,最后志愿方面选择了经济学,保险学,市场营销等,跟热门专业几乎搭不上边,但这些人有一个想法,就是换专业。
农村学子大多数,毕业了做的几乎是和本专业毫无相关的工作。而且还会告诉你,现在大多数毕业生都是如此。其实,那些专业不对口的学子,基本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农村学子而已。你大学选择的专业会大概率的决定你以后干什么行业!
家庭或者一部分人,对这些潜在规则已经熟悉的农村学子,早早动身,知道怎么做,怎么走。还有一部分通过读了许多的书籍认知的不同,导致自己看到了不一样的现象,也早早动身,从而与一部分农村学子拉开了差距,分化越来越大。
预留
追求与爱好
那些喜好追星的大多数女生几乎都是来自与农村地区,平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我见到的市区中极为优秀的女生,压根就不会关注这些东西,农村中的女孩/男孩自身也没有什么大的追求,爱好特长方面也很难去发掘。
题外语
从现在的社会来看,普科其实是一所“高级专科”,因为学校的学风很差,理论实践也很难教好,比起专科,选择多一点,但这个选择是基于自己实力为前提的,如果你是本科,去的一些岗位,门槛虽是本科,但优秀的专科生也可以进的去。冷门专业的要不准备二次高考,要不就和专科的一起奋斗。普通本科的学生英语基础相比专科的学生来说,好一点点,因为专科的学生基本就没学过英语的占多一半。专业课同专科一样,只是多了理论,工作环境和地方可能会有些许变化。
农村学子考上顶级大学的也有,家中家人要不是教师出身,要不就是农民出身。也很难在大学里选择一个好专业,基本一半的农村学子是追学校,而不是追学校的专业。即使这样,在大学中也会处处碰壁,这个碰壁主要是与人认知的差距和对未来选择的差距,能上顶级大学的农村学子有,但越来越少,基本都是市区中的学子占多一半,即使能和市区中的学子上同一所大学,但毕业之后的分化差距会越来越大。
农村学子应该尽早做好规划,提前做规划和没有规划的人,也在慢慢的拉开差距,这种差距越往后越明显。
更多的农村学子,大多数人在临近毕业时,才会思考自己的出路!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