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分数线高吗(心理学专业分数线高吗)
作者:赵小明 编辑:段艳梅 马千里
小明语录
什么叫做能力?能力就是当社会剧烈变动之后,仍然可以沉淀下来的,你能够赖以为生的东西,那才叫能力。
01 张雪峰的选专业策略对吗?
张雪峰选择专业正确的在于,某一些垄断行业的确不适合普通人进入。
而张雪峰选择专业的错误在于,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经济下行的发展趋势下,为了临时找一个工作,放弃自己四年要学的职业方向,最后一定会失业。
因为如果没有大学教育基础,靠自学,到社会中转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基本上不可能走到这个行业的前面,最终又会被淘汰失业。
也就是刚开始为了找工作而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最后一辈子都始终处于随时被失业的焦虑中。
因为你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沉淀和后继学习的强大后劲能力了。
02 做对了这件事,年轻人才能有出息
而为了早期挣到钱,选择职业方向,这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因为年轻时候就不可能挣到钱,年轻时候就是打基础,增加自己的积累效应。
如果一个人真想要有大出息,他必须得忍住每天思考吃饭问题的冲动。他必须要有打算半年一年,甚至三年,五年吃方便面的承受能力。
但是如果他每天都在思考明天吃什么,后天吃什么,明天能不能就业,后天能不能就业。那么他一辈子都会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永远没有去做积累效应的时间。
再举个例子,双减之前很多人莫名其妙的突然就暴富了。而这种富裕仅仅是因为他赶上了补课的红利。
当双减之后,很多人突然又破产了。破产之后,如果他连做个体户教书的能力都没有,那么他注定了就得变成穷人去打工。
什么叫做能力?能力就是当社会剧烈变动之后,仍然可以沉淀下来的,你能够赖以为生的东西,那才叫能力。
如果你真的按照张雪峰那样去设计孩子的专业和就业,当社会一变动,你注定就会立即被打回原形。
100%的人想通过考大学找到好工作,而这条路只有1%的人才有机会。
剩下的99%的人就看谁懂得积累效应,不懂得积累效应,最终还是被淘汰。
懂得积累效应,你就是个木匠,你都能过上上层人的生活。
03 高考、智商与人生成就之间的关系
那么到底高考分数、选择专业和未来人生的发展成就有多大的关系呢?
很多人看了考霸唐尚珺15年高考经历,得出一个总结结论,那就是普通资质的人通过补习参加高考的最大上限就是600分左右。也就是一个资质平凡,智商普通的人努力的程度,最多可以达到普通的985水平。
上面的结论就事论事来讲基本合理,但是绝大多数人都犯了一个更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很多人都混淆了智商与高考与人生成就之间的关系,他们把这三个事物画上了等号。
首先,智商是一个多元的纬度,高考只测量了人类智商的其中几个维度。
比如说高考无法测验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能力、无法测验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无法测验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更无法考出一个人的良心。而这些东西其实和人生成就关系密切。
其次,985高分成绩与人生成就也不是简单的相等关系。985的高分成绩给了某些人进入大家都向往的某些领域的机会。
但是恰好在时代变迁的时候,大家都看好的领域,往往挤成了红海,而另外一些从未有人问津的职业或者工种就会突然孕育出巨大的财富机会。
这个道理就像78年恢复高考,筛选成功的人,有机会进入最好的单位,但筛选失败的人却可能下海经商,特别是不少人抢占了房地产的高光时刻,而这些人里面很多都是高考失败者。
所以总结一点,智商不能决定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更不能决定人生。
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大脑在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聪明程度或许可以让他在高考或者智商测验获得高分,但是对于人生而言,绝大多数人生选择题选择的难度都超过了可以用公式演算的程度。
所以讨论985、讨论智商,本质上讲毫无意义。
有些人傻乎乎的凭直觉或者凭道义,或者凭道德,或者凭良心,就猜对了人生最大的那道押宝题。
而那些始终精于算计的,甚至以为可以用公式推演出人生结局的人往往会选错答案。
小明语录:
所以总结一点,智商不能决定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更不能决定人生。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