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声乐专业

沈超凯/摄
文 | 刘喆
阔别三年,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重返上海,于7月12日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及上海乐队学院师生,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为上海夏季音乐节的乐迷们献上了一场极具专业水准的室内乐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的“高水准”集中体现在曲目的甄选上。开场,音乐家们首先奉上了巴赫脍炙人口的《G大调第三勃兰登堡协奏曲》,以此向这位对欧洲室内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致敬。作品中明快的旋律与灵动的织体对位以及巴洛克音乐华美绚丽的装饰风格在演奏家们的演绎中得到了精彩呈现。
紧接其后的是理查·施特劳斯为13件木管乐器而作的《bB大调组曲》。与弦乐的轻柔且富有动感有所不同,管乐所擅长的抒情旋律表现与圆润饱满的和声音响在这部作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作品第四乐章“引子与赋格”。演奏家们将作品中不同声部的层次感拿捏得极为到位,同时又兼顾了每件乐器的音响特性,极好地为听者展现了木管乐器丰富的音色表达。
在音乐会的下半场,纽约爱乐的演奏家们介绍了专为本场演出特意排演的由当代美国非裔作曲家瓦莱丽·科尔曼(Valerie Coleman)创作的管乐合奏曲《Umoja》。作品创意取自非洲传统节日“宽扎节”的相关文化,作曲家将非洲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手法巧妙结合,为观众呈现了别样的异域风情。
在这之后是门德尔松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之“热情如火的中庸快板”。这部作品实如其名,其音乐奔放洒脱、热情洋溢。演奏家们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不过多地装饰、亦无夸张地表现,反而是以本真的心态来诠释作品朴实无华的一面,以纯真的音乐表达带给听者清新而愉悦的听觉体验。
音乐会大轴曲目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荡气回肠的《e小调弦乐小夜曲》。此时,参与本场演出的演奏家们悉数登场,以“全员阵容”的庞大乐队形式展现了埃尔加作品中抒情风格的巨大魅力,更突出了作品的戏剧性效果,以此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高潮。伴随着音乐中的每一次“呼吸”,听众被演奏家的深情演绎所折服,以至于在最后一个乐音奏完的一刹那,音乐厅里竟陷入一片寂静,听众们的思绪沉浸在那难以忘怀的甜美音乐之中而不愿自拔。
本场演出透过不同时期具有典型性的经典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室内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本场音乐会的演奏家由纽约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以及上海乐队学院师生共同组成。除了音乐会高规格的豪华阵容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音乐节与上海乐队学院通力合作,为培养青年乐队演奏人才而积极助力。相信未来这些青年演奏家们在实践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终将成为今后我国音乐表演行业的有生力量,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 THE END –

订阅 音乐周报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