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专业的职校
今年省赛,顺德梁銶琚职校的学子在建筑CAD赛项上收获两个一等奖,学生冼祖天和杨嘉佑获得国赛资格。
顺德梁銶琚职校的学生正在进行建筑CAD训练。校方供图
早上7时许,踏着晨光,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杨嘉佑,走进实训室,一待就是一天。这样的日子,从入学就开始不断重复。
每年5—6月,和普通高中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一样,全国职业院校也在为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尽心竭力。今年,国赛首次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19个专业大类全覆盖,设置奖项和参赛师生人数达历届之最。
很显然,顺德职校生面临的竞争更激烈了。作为佛山技能竞赛的“王者之师”,不少顺德中职学校刚刚结束省赛的争夺,拿到了宝贵的国赛“入门券”。
但今年将是新的开始。去年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新增了“国家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平台,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内容,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将吸引更多的职校生走上赛场大展身手。
技能竞赛究竟能为中职学生带来什么?面对追兵,顺德职校如何捍卫自己的江湖地位?一年一度的“武林大会”对顺德培养能工巧匠有什么意义?
●南方日报记者 白桦 蒋晓敏
让青春因比赛而闪耀
站在竞技场上,耳朵里只有自己心跳的声音,眼睛里只看得到眼前的屏幕和图纸,心里想着:快点、再快点,精确、再精确。回忆着省赛建筑CAD赛项现场,杨嘉佑感觉心跳又快了起来。
职业技能竞赛,选手比拼的是作品制作的速度、精度、美度、完成度。特别是站在省赛、国赛等职业顶级赛场上,毫厘之间便定成与败,要从众多能工巧匠中脱颖而出,背后必定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反复训练和打磨。
“搞竞赛很苦很累,但很值得。”在顺德,不少参赛选手都像杨嘉佑一样,从入读中职学校第一年,就毅然选择了竞赛之路。一旦走上竞赛的路子,迎面而来的就是不分昼夜的训练,从此眼中没有周末和寒暑假,只有全国大赛倒数日。
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竞赛带来的荣光。作为中职学生,他们强烈地渴望被肯定,向着最高荣耀发起冲刺,让他们十六七岁的青春变得“更燃”。
梁銶琚职校学生莫杰译今年夺得省赛一等奖,这是他第三次参赛。“每一次比赛,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莫杰译表示,经过持续训练,现在自己能够熟练、细心、沉稳地完成每一次装配、接线、指令调节等训练。站在赛场上,也能够全神贯注、临场应变。无论是技能水平,还是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还有不少选手通过比赛找回了自信。顺德中等专业学校高一学生黄芷澄,今年首次参加省赛就收获模特表演赛项二等奖。职校生的身份曾经让她感到自卑,但她在竞赛中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证明了自己在职教的道路上,也能走得很好。
更多的选手,因为竞赛拿到了升学的“入门券”,迈向人生新台阶。经过两年多的参赛经验积累,顺德中专学生卢志扬终于在今年省赛上拿到了全矩阵数字内容制作与运营技术赛项一等奖,这让他与“梦校”深职院的距离无限拉近。
在广东春季高职自主招生政策中,有一类招生计划专门面向中职学生。这些学生如果在省级或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就有机会免试被高职院校录取,直接入读大学。
顺德是佛山的获奖大户,以2021—2022年度省赛为例,顺德12所中职学校学子共获奖项176个,其获奖比例占佛山市的59%。而在目前还没结束的2022—2023年度省赛,顺德各中职学校的获奖数量已经超越去年,一等奖的获奖数与获奖总数同比至少增加7个和34个。
那么,获奖学生都去了哪里?多所学校表示,如果是电子、计算机等起点高的专业,学生基本都会选择通过竞赛面试或加分等利好继续升学,但对于酒店管理、汽修等专业,大部分会选择直接工作,且深受企业欢迎,此外也有一大批有着丰富竞赛经验的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当老师,为佛山职校源源不断培养更多金牌选手。
以竞赛为学科建设风向标
在竞赛中成长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
一方面,比赛的细则每年都在变化,对赛事要求充分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这考验着老师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梁銶琚职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教师兼竞赛指导教练朱橙楠表示,以室内设计为例,今年的赛事多考察选手对最前沿软件使用的熟练度。因此,除了保留原有训练内容外,教练就要为选手们增设专项训练,以适应竞赛强调的专业纵深感。
同时,也有不少教练提到,职业教育接轨行业前沿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也推动教练和学生主动走出校门,与一线企业对接。
顺德中专学校车身修理赛项教练黄鸿涛表示,学校和教练会主动联系汽车企业,拿到前端案例,加入学生的实战训练,让学生的训练向产业一线靠近。
在近年的技能大赛中,新赛项也在不断涌现。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原来的120个赛项增加至134个。
但不是所有赛项都能在学校找到对口专业。今年省赛,顺德中专学校经管部教师张文樵担任学校模特表演队教练,所指导的苏瑶同学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然而学校并没有开设模特表演相关的专业,学生和教练都是新组建的。
“新赛项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能够帮助老师提升工作能力,拓宽教学思路,也让学科建设变得更多元。”张文樵表示。
据顺德中专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曾丹介绍,今年国赛,汽车维修的赛项还新设置了“师生同赛”制,促进教师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让教师从技能学习的角度,反思教学,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无论是竞赛标准的变化、新比赛项目的出现,还是“师生同赛”的赛制创新,都对职教学科建设乃至职教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曾丹表示,竞赛评分标准由院校专家、行业企业共同制定,达到竞赛水平可以说已经是达到行业水准,甚至高于行业水准,因此也成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
以赛促教,紧跟竞赛脚步,学校得以及时调整训练方案,让技能人才的培养紧贴时代发展需要和产业要求。
梁銶琚职校正同步优化管理机制、评估体系,并调整专业课程,引资源,强链接,搭建多样化、多层次训练体系。顺德中专学校也在不断完善竞赛支持体系,激发老师带比赛的热情,提升教学能力。
当前,还有更多顺德职校正通过竞赛,完善学科建设,助推“以赛促教”的全面落地。
大力提升职教吸引力
顺德是孕育技能人才的沃土。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通过职业竞赛,走向更大的人生舞台。
2019年,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陈奇亮斩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亚军;2020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梁荣浩在世赛选拔项目——珠宝加工项目竞赛中获得金牌;2023年,毕业于顺德梁銶琚职校的周楚杰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中夺得金牌。
通过竞赛,顺德职教学子找到了各自的赛道,撕掉职教生“混日子”“没前途”的标签。但对顺德职校来说,更迫切的是如何通过技能竞赛展现职业教育的成果,引导广大学生、家长、社会加强对它的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职业教育。
首先是课程的改革。近年来,顺德加快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多形态模式,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顺德对照国家、省级标准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各职业学校愈发重视竞赛训练质量,以期培养“德技双修”的高技能人才。
曾丹介绍,目前顺德中专学校参与出版了“岗课赛证”融通的相关教材,其中五本被评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同时学校还结合“岗课赛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在校企合作方面,携手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构建“双师”指导团队,共同开发课程。
其次是产教的融合。顺德梁銶琚职校于今年3月5日,牵头成立大湾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我们希望通过专业建设、社会培训、产业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多方互动,来推动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动态匹配,培育校企深度协同、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顺德梁銶琚职校校长尧勇说。
这些年,“高技能人才饥渴症”在顺德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均普遍存在。因此,以技能大赛为纽带,推动青年工匠不断涌现,在一线专业技术岗位上挑大梁,还要政企校不断合力探索,并肩前行。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