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西雅图转专业(华大西雅图转专业好转吗)
与科技巨头合作,让你的想法不再是想法
Cooperating with Meta
今年9月WD很荣幸请到了张同学给大家直播分享他就读于华盛顿大学 GIX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硕士项目(MS in techonology innovation)的体验。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硬核的15个月学习生活吧~
篇幅原因,文字部分有删减,完整视频请关注思维老师的视频号
与科技巨头合作,让你的想法不再是想法
2022.9.14
叙述/ 张同学
大家好,我是张jingren。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讲述一下从内部角度出发,如何去看待华盛顿大学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这个专业,这是华大新开的一个项目,最终授予的学位是MS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我本科在雪城大学,学工业和交互设计,雪城这个专业是5年。从第一年开始就是做一些Prototyping 和一些就是 Design Basic 相关的东西。升到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开始讲一些设计理念,然后讲一些设计流程,然后到大五的时候有一个毕业设计可以选你想做的东西,然后给导师提议,导师通过了的话你就可以做。这是一整年的项目,然后包含了整个的 Design Process。
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我就想做一点比较落地的项目。比如说我脑子里现在有了这个想法,我该怎么实现设计,或者说怎么样能够利用我的设计技巧来帮助到和更多其他的方面的一些专业的人来合作,然后就把这个产品落地。我就选了 Globo Innovation Exchange 的专业。
我想先讲一下我和 WellDesign 的经历,我2017年的暑假认识 WellDesign,我基本每个暑假都会来工作室去做一个实战营。
我觉得 WellDesign实战营设计的真的很棒。老师会从 Real World Problem 出发,把4~5个同学组成一个团队这样就弥补了一个人做不了的一个大的项目,然后这样也会让整个的作品更踏实,更完整。我在 WellDesign 学到了很多之前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说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等等。在这里,我还学会了怎样和同学合作,WellDesign有一些同学的背景比如说是 Engineering 或者天体物理等,我会从别人的身上去学到他们的思考方式。在每个实战营结束的时候,你都会去把你的项目去介绍给别人,我觉得 Presentation 也是WD教给我的很重要的一个东西。
然后下面我就直奔主题了。我介绍一下我研究生的专业,专业叫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这个专业是华盛顿大学,清华大学和微软一个三方联名的合作项目。然后它分为2种 Degree,1个是15个月的。另一种是21个月和清华大学联合的双学位。
21个月的学制是你要先在清华完成 Data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的学位,相当于学的是 Computer Science,然后再来到美国,在华盛顿大学去把msti的项目完成。因为我觉得这21个月的项目可能清华比较难申请,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会选21个月的项目,所以我就选择了上面15个月的项目。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区。华盛顿大学的主要校区在西雅图,它有三个校区。我们的校区是在Bellevue ,也就是比尔盖茨住的地方。这个城市特别好,全部都是大公司,然后整个城市就给你一种很tech的氛围。全都是科技大公司,下班了员工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有社交的机会。
我们校区在 Meta Park 的里面(Meta 前名字 Facebook),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也非常安全。这地方平时大家都是乘公车上下学的,周围环境就是很多山,很多原始丛林。
大家可以看到第二排的最右边的图就是我们的一个Maker’s Space,这个空间很大,这个图片只展示了大概1/6。木工,金工,3D打印等等,所有的东西你能想到的几乎里面全都可以包含。然后我们现在做项目的时候也可以跟老师申请经费,比如说我们现在要研发iOS系统,我们现在没有MacBook,我们老师去买了一个团队的IMAC,所以说这个学校会给你提供很多资源。
研究生的细分方向有两个。一个选择是物联网 Connected Devices,然后还有一个方向是机器人。一开始我选的是机器人方向,后面我到了学校之后,我发现可能更适合我以后的发展。我觉得机器人方向更偏技术方面或者更偏编程,但我是更想去解决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其实我们每学年一共有50个学生,那么只有2-3个人去选择机器人方向。那么从物联网方向出来,你会学习软件研发,UX。而机器人方向偏向于自动驾驶,包括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比如医疗等等。
我们的学校大概的课程设置大概分成三块。一个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二是科技研发Technology Development ,三是创业 Entrepreneurship。我们会从华大西雅图校区请各个专业的老师过来授课。
课程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个学期Quarter one上 50%设计课,25%做硬件,25%做软件。软件大概就学习Python和 JavaScript等等。硬件课做一些电子相关的,比如说怎么连线。然后50%的设计是很硬核的,因为我在大学5年,我觉得我都没有这里一个Quarter这么硬核。
比如说让你做user research,他就觉得你是一个已经是一个user research的专家了,对报告的要求很高。很多设计的课,我觉得其实对于本科是设计专业的同学,其实他能够handle,但是我觉得硬件和软件这两部分的话,如果你之前没有学过硬件和软件的话,我觉得 Q1和Q2是其实蛮难撑过来的。
Q2的重点是要做一个团队的硬件软件结合的项目,自选题目。Q3会开始第二个团队大项目。Q4-Q5就开始你最大的一个项目了 Launch Project。
华大这个15个月的项目,完全上下来中间没有停歇。每个Quarter之间只有休息10天。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我的第一个Project。3人一组,选题阶段无法达成一致。最终老师给所有的组分了一个题目:南非的洗手卫生问题。
在肯尼亚很多人洗手的时候都是要拧水龙头,然后从拧完之后再洗手,然后再把它拧上,这样的话就会有细菌的二次接触。我们就去想一些解决方案,最后把它做出来了。我们研发了硬件,然后研发了里面的这些内部的结构,然后研究了一下软件,那么最后做出最后做出来这个东西就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环保、节能,把这个设计图给到他们可以立马做出来的一个自动出水或者说自动出洗手液的装置。
第二个大项目。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他是北航学机械工程的合作。
我们做的项目是一个叫「惯性动补」的系统。比如说你现在运动的时候,你带一个惯性动作捕捉的系统,你就知道比如说你投篮的时候,打球的时候你投篮,你就知道你的手有没有到达他专业的投篮的指定位置。我们当时是做了这样一个 APP,然后做了整个全身穿戴结构。把你的动作和标准动作进行对比,然后来测出来你的动作到底测的错在哪里。
然后我们主要去攻的点主要其实不是它这个东西能不能实现,因为大家知道这个东西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了。我们考虑的是怎么能让它在最节约成本的同时,然后把它的效率做得最好。
Launch Project
最后讲一下我们的 Launch Project,一个6个月的项目。老师分配小组。这个项目有很多大公司的一些合作,比如说Meta,微软,手机运营商t-mobile,星巴克,美国环境海洋保护局等等。
然后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我今年选的项目,我今天选的项目是跟Meta(前Facebook)合作,我们团队一共5个人,有产品、编程、调研、UI、商业各种背景的。
Meta的对接人有2位,1位是技术负责人,1位是产品经理,每周会面一次跟进进度。Meta像我们提供了前期调研,过往产品,行业内专家的访谈资源,以及Meta内部研发团队的工作进度等等。
我们一学期大概是有5000美金的预算。然后整个大项目我们会选出一个产品经理使用Notion来进行任务管理。今年Meta给我们的题就是How to integrate social feature in Meta Music?如何把社交属性融入音乐软件。设计的过程就不细讲了,大家看图。
最后一个环节,我想给大家讲一下,我作为一个设计师在 GIX 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不同专业的人合作。比如说我们作为设计师,怎么和一些工程师或者说产品经理怎么和他们去沟通,我们去怎么去妥协?有的时候工程师觉得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你设计的不能实现,假如说我觉得这个想法必须得实现,我怎么能说服他,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多听一听 PM 的想法,工程师的想法和 Coder的想法。
还有和大牌科技公司合作的机会,你会体验真实的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参与实际的产品研发流程,我们整个的流程全部都是公司去研发一个新产品的时候会去遇到的点,然后会去触及的点,就是相当于模拟了公司在整个大产品研发。
那么今天我想讲的大概就这些,谢谢大家。
本文由WELLDESIGN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