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分数102申请美本

今天咱们来对比一下,同样的条件下,申请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大学,分别能有录取哪个档次学校的把握!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申请结果的产生,是受很多因素所影响的。包括一个同学的学制,成绩,活动情况,申请阶段对于时间节点的把控,等等.

因此,我们无法说一个同学申请到美国多少名的大学情况下,申请英国和加拿大就一定保证有什么样的结果。以下的结论,只是由我们往年的申请经验,对新高一还未定方向的同学提出的建议:意为,如果同一基础下,付出相同的努力,达到相同的高度,分别可以申请到三个国家什么级别的大学?

今天为大家带来咱们南外国际班新高一的系列讲座——同样的条件,美、加、英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

首先,我想先用一个图标,直观的向大家展示一下,最近两年南外各学制下出国生的申请方向以及占比情况。

这张图,是去年南外各学制的申请和录取情况。普高公布的是最终去向,国际班公布的是申请数据。可以看到:

·南外普高出国同学主要都是往美国方向,加拿大和英国方向极少,加起来还没有美国方向零头的一半多。

·中加班肯定是以加拿大为主了,同时也有申请美国与英国的同学,但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

·剑桥中英班显得很均衡,三个国家基本人数差不多。

·IB也是明显的以美国为主,加拿大和英国数量都比较少。

南外普高和IB都是以美国申请为主,另外两个国家只是小众的选择,或者在申美同时起到备选的作用;中加以加拿大为主;剑桥相对比较均衡,三个国家比例接近。

这个比例其实和各学制的特点关系非常紧密;由于普高同学可以在高二小高考结束以后脱产,有更多时间准备SAT等标化考试和课外活动,所以为申请美本提供了很多时间上的便利。而国际班同学不存在脱产的概念,申请美本需要非常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相对而言比例就会少一些了。

中加班同学申请加拿大优势很大,不需要提供任何额外的标化成绩(如SAT),只需要凭借校内成绩就能申请。因此,中加同学申请美国数量相对就少很多。而中加班申请英国,由于学制的原因,并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中英和IB同学竞争,所以相对而言数量也会少许多。

剑桥和IB的同学申请英国和加拿大都是凭借校内成绩即可,只有申请美国方向需要额外参加SAT考试。这里可以看到南外IB申请美本的数量非常多,可以说这也是南外IB的一个传统和氛围,就是大家基本都会往美本方向努力。

第二张图是今年的一个申请情况。由于国际班三个学制是统一计算,无法看到具体各学制的数据,因此我们没法特别仔细的与去年进行对比。但总体来说,申请三个国家的比例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普高的比例没有太大变化,但可以看出出国生的人数是降低了不少,这个也是受目前的大的国际形势所影响。

关于将来的申请形势,我们预测申请英国和加拿大方向的同学数量会变得越来越多,申请美本同学数量会有所降低。这就意味着,英国和加拿大方向竞争将会愈加激烈,本来申请这两个国家的条件可能比美本要简单不少,但在未来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

也许英国和加拿大的大学也会加入更多对于标化成绩,课外活动,学科竞赛以及申请阶段文书和面试的要求,因此同学和家长们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同等条件下,申请美、英、加三国大学,分别对应能够申请到什么样的大学?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申请结果的产生,是受很多因素所影响的。包括一个同学的学制,成绩,活动情况,申请阶段对于时间节点的把控,等等。

因此,我们无法说一个同学申请到美国多少名的大学情况下,申请英国和加拿大就一定保证有什么样的结果。以下的结论,只是由我们往年的申请经验,对新高一还未定方向的同学提出的建议:意为,如果同一基础下,付出相同的努力,达到相同的高度,分别可以申请到三个国家什么级别的大学?

首先放上这张图。图中我们把三个国家顶尖的大学分为5个档次。

最难的一档T1,也就是最顶尖的大学,是英国牛津和剑桥,美国本科前十名的学校。

这些学校不仅要求学生提供极高的校内、统考和标化成绩,而且需要同学在申请阶段提供出类拔萃的文书,参加面试,展示自己除了学习以外的综合能力与个性。

能够获得T1学校录取的同学极少,我们在此也不过多赘述了。

往下看,T2的学校,包括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经学院的王牌专业,以及美本10~20名的顶尖大学。这些学校的录取难度其实跟T1差不多,同样要求各方面都顶尖优异的同学。但由于招生数量相对会多一些,所以难度会比T1略低。

再往下看,T3的学校包括帝国理工,伦敦政经的非热门专业,如:帝国理工化学工程,生物类;伦敦政经人文方向部分专业。另一所G5院校:伦敦大学学院UCL;美本20~30名的大学,以及加拿大前三所大学(多大,UBC和麦吉尔大学)的顶尖专业。

这个档次其实是很多同学可以设定为自己目标的。这一档需要同学们拿出一个较高的标化成绩,并且在课外活动与竞赛方面有自己的亮点和特点。

T4的学校包括英国前15的大学,美本30~40的学校,加拿大前三(非顶尖专业)以及滑铁卢大学数学院的一些热门专业。

T5的学校包括英国本科15~30名,美本40~50名以及加拿大女王大学,阿尔伯塔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等院校。

我们再次强调,针对每一个同学,上述学校难度等级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针对一个南外中加,或者普高的同学,申请牛剑的难度极高,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牛剑对于学制认可非常苛刻,几乎只招a-level或者IB学制的同学。那么相对而言,美国和加拿大大学就是相对更合理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加班的W同学。她申请方向是美国+加拿大。南外中加同学申请美国,需要提供校内成绩,外加SAT和托福标化(必须),SAT II和AP作为附加条件增加竞争力(非必须)。

W同学校内成绩优异,SAT成绩1480虽然不算特别高,但也能够入围美本前30大学的竞争。托福110是一个入围前30大学竞争的门槛线,我们讲申请美本的同学SAT和托福成绩一定要对应上,否则招生官难以相信是学生真实水平。那么SAT 1500和 托福110 通常就是竞争前30大学的一个标准门槛。

美本申请分早录取和常规录取两个阶段,早录取阶段可以通过ED的机会,选择1所自己最想去的学校。ED的录取率会比常规录取要更高,出结果也更早。但只能选择1所学校申请,并且录取以后必须要放弃其他所有学校,入读这所大学。

W同学选择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这是一所常年稳定在美本15名左右的大学,非常非常强势。这所大学无小文书要求,只需要写CommonApp的主文书,对于课外活动各方面要求不算特别高。W同学在主文书写作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非常幸运的在ED阶段收获offer,那么她剩余的学校申请都中止了,最后入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第二个案例,我们来看IB的W同学,他选择的是英国+加拿大方向。IB同学申请英国和加拿大方向提交的成绩完全相同,为高一高二成绩+IB大考预估分+雅思。W同学的IB预估分数是36分(满分42),雅思7分单项过6,他申请的是工程方向。

最终,录取到英国G5院校UCL,加拿大前三的UBC大学工程学院。

W同学的运气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文书环节也把握的非常好。通常录取这个级别的学校,36分的预估可能还差点,如果能有38,把握会更高一些。

第三个案例,我们看一下中英的Z同学。她的案例很有参考价值。她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方向同时申请的。其实她很纠结,到底要以哪个方向为主。自己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是申请美国方向的;但自己上的是中英课程,对于英国大学也有一定的向往和了解;而Z同学家里又有亲戚在加拿大,平时和她宣传很多加拿大的优势。

最后,Z同学选择三个方向共同申请。但由于中英学制比较紧张,Z同学并没有太多时间投入SAT的学习,虽然英语基础还算不错,但最后SAT出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这是很多中英班同学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所以很早开始接触SAT学习。但随着校内课程的深入,无法投入相应的时间到SAT学习中,最后出的分数高不成低不就,相当尴尬。

Z同学最后SAT出分是1340,这是一个比较低的分数。好在她托福有102分,最后美本也录取到前50的东北大学。

但Z同学的A-level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她在申请阶段的文书和面试环节把握都很好,发挥十分出色。最后录取到加拿大最顶尖的约克大学舒立科商学院,与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最终她选择去加拿大约克舒立科商学院就读。

由此看来,中英同学最先应该保障的是校内成绩,只要校内成绩不低,最终录取结果是有保障的。在此基础上,如果想申请美国方向同学,一定要尽快开始SAT的学习,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分配给SAT的刷分,这样才对申请有意义。

第四个案例,我们来看一下今年南外中加W同学的申请。

W同学在南外中加校内几乎是全年级top1的成绩,12年级均分有95以上,12年级英语这门课分数为84,(80+的同学占比大概10%以内)。同时,她的英语基础极强,高二就考出雅思8.0的高分,并且拥有3门AP满分的成绩(微积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

她选择的是英国和加拿大共同申请。英国方面,她通过UCAS申请5所大学,其中录取3所,有两所未录取。LSE主要还是由于不是特别认可中加学制,申请的会计方向竞争非常激烈,跟中英和IB同学相比还是吃了学制的亏。KCL未录取是我们开始没有预料到的,后来发现,是因为选课当中有一门AP微积分,KCL认为不是中加12年级课程,这个有点乌龙事件,好在KCL是W同学保底,所以没有过多计较这所学校的录取。

同时,在加拿大方向,W同学凭借超高的校内GPA均分和英语成绩,以及额外的AP考试分数,斩获所有大学的录取,而且申请专业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商学院。

最终,通过综合各方面的考虑,W同学选择华威大学商学院。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个IB学制Z同学的申请。他的方向是美国+加拿大方向。Z同学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校内成绩还是挺不错的。他在托福和SAT考试的刷分路上走得非常艰难,直到最后也没有刷出理想的分数。但凭借校内成绩,还是录取到了美本前40的波士顿大学,可谓是意外之喜。同时,加拿大顶尖几所院校也凭借校内成绩拿到录取,只不过托福的分数导致Z同学在读正课之前必须先通过语言课程,也就是这里我们所说的“双录”。

最后,我们介绍一位中英H同学的申请案例。她从初中阶段开始成绩就在校内名列前茅,高中选择中英班后,所有课程都是全A的成绩。AS考试中她收获A2数学A*,另外三门全a的顶级分数。预估分也顺理成章的拿到双A*+1A。在标化考试中,H同学达到我们之前说的美本前30门槛,SAT1500+托福110。

在高二时,H同学参加了华盛顿圣路易斯的夏校,以往参加夏校的同学只要条件符合,ED成功录取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因此H同学在ED阶段选择了华盛顿圣路易斯。

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里我要提醒大家,ED和EA阶段虽然比常规阶段录取率更高,但仍然只有少部分同学可以在这个阶段获得OFFER,多数同学收获的则是失望的消息。

那么在早申请阶段过后,这批同学仍然要面对常规录取阶段RD。在RD阶段,H同学补申了很多前20的学校,包括范德堡,杜克,艾莫里,达特茅斯,以及一些排名靠前的文理学院。同时,她开始考虑补申加拿大的大学,选择了最顶尖的麦吉尔,多伦多和UBC大学,加上滑铁卢大学的数学院专业。

最终,H同学在RD阶段被范德堡大学录取,也是圆满收获美本前20的offer。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ED结果出来以后(12月下旬)才加申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导致最终多大商学院录满,审理到她的材料时,已经没有名额了。

因此我们也要提醒各位家长,要尽早确定一个详尽的申请方案,如果临时改变方向,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

好的,以上6个案例,都是近两年我们加成留学为南外国际班同学申请操作的真实案例,希望大家能够结合他们的情况,更好的理解申请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大学需要的条件,尽早给自己孩子一个明确而又客观合理的定位。

本文由任意链接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enyilink.com/12227.html